首页 > > 49

香港青年的政治前途

2014-12-24
来源:香港商報

  周八駿

  香港的一個大學生團體——香港專上學生聯會(簡稱學聯),和一個中學生團體——學民思潮,在歷時79天的「占中」行動中扮演了先鋒和領袖角色;參與「占中」的主力軍還包括其他階層和界別的青年。於是,一個問題產生了:在最近將來,香港會不會誕生一個青年政治團體?

  青年政治團體難成立

  一位參與「占中」而被警方在現場拘捕的青年藝人已公開呼吁青年人參政而成立青年政治團體,至今缺乏和聲。民主黨剛完成新一屆領導層選舉,青年成員挑戰主席職位未果,若干資深領導成員則主動將中常委職位讓給青年人。這一類動向,頗具迪。

  必須指出,隨着香港政治決戰深入,香港政治新生代必定崛起,主要政治團體無論何種政治立場都面臨領導層新老更替。但是,這樣的趨勢未必催生「青年政治團體」。

  所謂「青年團體」是指,無論政治立場,其成員有年齡限制即只能由青年組成。今日香港雖然政治政黨化不成熟,所有自稱政黨的,其實仍是政治團體,但是,現有政治團體不可能排斥非青年而重組為青年政治團體;各種條件也妨礙青年人另外成立青年政治團體。

  青年問題是當今許多國家和地區都面對的嚴重問題,但是,沒有一個國家和地區以為青年問題可以由成立青年政黨或政治團體來解決。在現代政治,任何以性別或年齡為特徵的團體都只具有「壓力團體」性質,因為它們都主要為本性別或年齡層居民(公民)的特殊利益而奮斗。同時,具有執政能力的政黨必定是成員涵蓋各種性別和年齡,政綱和公共政策主張關照國家或地區整體利益。香港政治政黨化時間雖然短,但是,畢竟早已告別上世紀70、80年代「壓力團體」主導的「前政治團體階段」。

  尽管經歷了「占中」,香港社會政治化進一步加劇,但是,真正願意投身政治團體的香港居民(選民)仍舊占香港人口很小部分。「占中」剛發動時數萬人在金鐘和中環街頭同數百名警察對抗,落幕時寥寥數百人等待被捕「和平」收場,如此強烈的反差,折射了香港居民(公民)關注政治的「香港特色」。這一特色不變,已有政治團體擴充隊伍都不容易,遑論成立新的政治團體,更不必說成立僅限於青年的政治團體。

  學聯有沒有可能轉型為青年政治團體?答案是否定的。學聯是香港大學生團體之一,作為學生團體再熱衷於政治,也受制於大學校規。學聯在「占中」期間的突出表現,既有香港政治當前特殊階段的客觀因素,也同香港高等院校一些領導者在特殊政治階段的出格表現分不開。學聯領導層不僅必須定期更替,而且,其所有成員隨着從大學畢業而必須退出組織。任何一個政治團體尤其政黨不可以沒有成員的持續性。

  學民思潮是香港中學生的一個團體,中學生未成年,沒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怎麼可能演變為政治團體?黃之鋒是在他尚是中學生時成為學民思潮召集人的,他已升讀大學,理應退出學民思潮。他有政治抱負,應當另尋他途。

  政府吸納青年有難處

  香港不可能出現「青年政治團體」,香港青年的政治前途何在呢?

  有人主張,吸收「占中」青年參與關於香港發展的公共政策研究,重視他們的意見。這需要這些青年人願意改變激烈抗爭心態和思維,願意理性地研究和討論包括政制發展的各種議題。否則,不僅不可能取得關於公共政策研究的成效,相反,會產生替激進反對派涂脂抹粉的功能。難道這是提出那類主張者的本意嗎?

  有人主張特區政府職位向青年開放以解決青年政治上缺乏向上流動性問題。這同樣需要一定的政治條件。假如誰抗爭最激烈誰就能在政治上向上流動而進入特區政府,那麼,特區政府的政治屬性將何如?

  至今,特區政府的政治問責團體是不同政治背景的組合,所以,有重要人士提議吸收「占中」青年加入特區政府;也正因為這樣,培養青年治港人才不能無視政治立場。

  香港具有根深柢固的商業傳統,不少人視政治為一盤生意。但是,事實證明,高薪不能改變反對派背景者的政治立場。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