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5

香港投資者為什么不熱衷炒概念

2014-12-24
来源:證券日報

  滬港通運行已經超過一個月,A股市場這波快速拉升行情也已一個月有餘。滬港通“北熱南冷”是意料中的。因為A股的藍籌股多年來乏人問津,港資撿便宜貨勢成必然,而內地資金進入港股只能是等著分紅,搞個什么概念進行炒作一番恐怕會很難。滬港通“北熱南冷”的局勢應該會維持很長一段時間。

  港股並不缺乏概念,但為什么沒有資金進行炒作呢?先不急於解釋這個問題,我們來看一個剛剛發生的案例。

  一個月前,志高控股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李興浩通過微博吹風:“我心目的志高代言人”,讓業界浮想聯翩。一個月後的12月23日,志高全球品牌戰略發布暨簽約成龍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志高空調方面透露,聘請代言人是志高2015年的既定戰略,以適應志高空調品牌全球化的提升。

  李興浩這樣解釋志高空調品牌全球化:如今的互聯網浪潮是整個家電業的機會,志高將借勢在全球內進行一場轟轟烈烈的“去低端化、去廉價化”的高端品牌革命,讓中國制造同樣也可以成為世界優質產品的代名詞。

  按照A股的投資思維,擁有這樣概念的股票,其股價早應該是一飛沖天了。但反觀志高控股這一個多月的走勢,股價卻呈45度角下行。這只能說明,港股投資者並不看重概念,他們只看公司實實在在的業績和分紅。

  香港和內地投資者的這種投資理念差異不是偶然形成的,與其結構構成有很大關系。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在接受央廣采訪時稱,香港投資者的構成比較複雜,有來自香港本土的,有世界各地國際投資者,但總體來講,機構投資者占多數。香港機構的投資可能相對長線,相對偏向價值投資。滬港通是雙邊的業務開放,額度的控制非常嚴格,但它確實是一種新的投資理念或者估值標准,這對內地市場的投資人有洗禮作用。

  興業證券7月份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第一季度末,A股機構投資者持股占總流通市值的比例略超10%,其中,公募基金持股占比在6%左右,QFII持股占比僅約1%。而以“大小非”為代表的產業資本約占60%,其次便是個人投資者。

  而港交所從2012年10月份到2013年9月份的統計數據顯示,期間香港現貨市場外地機構投資者交易金額占比達40.8%,本地機構投資者占比為20.4%。機構投資者在香港股市居於主導地位,所以港股市場一直是藍籌股的天下。

  反觀A股,散戶化的投資者結構讓A股的估值體系更偏重於“更小、更能講故事、更沒有機構參與”的股票,這是最近幾年A股市場沒有大行情的一個重要原因。藍籌股不啟動,A股市場只能是熱炒概念股,讓一些擅於“講故事、畫大餅”的“微型”股票雞犬升天。

  這從證監會宣布已對涉嫌操縱18只股票的涉案機構和個人進行立案調查中就可見一斑。此次涉案的18只股票中有17只是中小板和創業板股票,另1只為上交所股票。這些個股基本無業績支撐,多靠電商、雲計算等概念進行炒作。

  從引入QFII、發展機構投資者來看,監管層的目的就是鼓勵價值投資、長期投資,但從現在A股市場的投資者結構看,機構投資者還需要進行超常規的發展,而監管機構、中介機構也應加強對中小投資者尤其是散戶投資者的風向教育。將更多的散戶投資者引入機構投資者開發的衍生產品也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思路。 (作者:閻嶽)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