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全球市場已被詛咒

2014-12-31
来源:新浪財經

  導讀:財經撰稿人達斯(SATYAJIT DAS)在MarketWatch撰文指出,盡管許多投資者目前都處于樂觀狀態,但是放眼全球經濟2015年的前景,他們的這種樂觀實在太過盲目。

  以下即達斯的評論文章全文:

  2009年以來,全球金融市場的投資者已經進入了一種奇妙的狀態,他們很大程度上是無視風險,一味強調各種有利事件和漲勢,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解讀市場環境。

  可是現在,伴隨各種經濟面和非經濟面的風險都在強化,這種日子恐怕再也過不下去了。

  2014年當中,發達國家整體表現只能說是令人失望。歐洲徘徊在衰退邊緣。日本雖然有安倍經濟學這樣的反常規舉措,但該國經濟依然陷入了近六年時間當中的第四次衰退。美國和英國已經是矮子群里的將軍,但即便這兩國,增長速度其實也低于歷史平均水準。

  全球范圍內,就業和收入層面的復蘇都黯淡無光。企業支出依然疲軟。全球貿易增長遲緩。低利率造成了投機色彩濃重的房地產繁榮。

  與此同時,低通貨膨脹率還讓問題進一步復雜化了。無論在日本還是歐洲,人們都對通貨緊縮憂心忡忡。大量的流動性并沒有帶來預期中的價格上漲。這就說明貨幣的流通速度是緩慢的,銀行系統是疲軟的,產能是過剩的,定價權是缺乏的。

  萎靡的經濟增長,低通貨膨脹甚至通貨緊縮,再加上高債務水平,三者的結合簡直就是一杯毒酒。收入下滑,償付債務的能力就被削弱。經濟縮水,債務對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就進一步膨脹。

  新興市場也喪失了前行的動力。中國和印度的經濟腳步明顯放緩。目前的增長速度低于峰值水平,同時還必須能夠保證勞動力市場對新增就業人口的吸納能力,維持脆弱的社會和經濟平衡。巴西、俄羅斯和南非都止步不前,成為了商品價格疲軟的犧牲品。

  中國的減速給復雜的全球供應鏈帶來了多重影響,造成了從東南亞到東歐的多米諾效應。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加拿大曾經靠著商品出口的高價格和大成交量獨立于世外,沒有受到大衰退的沖擊,但是現在面對這一趨勢,卻再也無法免疫了。

  同時,債務水平也在增長。盡管許多國家都在努力控制財政支出,但是公共債務還在持續增加。日本、意大利和法國的債務水平距離顛覆性的臨界點都已經不遠了,而且還看不到他們能拿出任何可行的政策來削減,至少是穩定債務規模。

  家庭債務也開始增長,這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因為房屋價格上漲,迫使購房者更多舉債。企業也在大舉借貸,將資金用于股票回購、企業重組,以及并購等。新興市場的債務也在增加,以舉債的手段來支持消費和投資,達到維持增長的目的。

  哪怕一些重量級央行[微博]都推出了規模驚人的刺激舉措,全球經濟依然一片疲軟。央行銀行家們已經在對幾乎再沒有任何其他政策選項表示憂慮了。日本過去二十五年的歷史其實明確告訴了世人,政府的大規模財政和貨幣刺激并不是萬用萬靈的。

  新一輪貨幣戰爭正在展開之中。日本、歐洲和中國都試圖通過貶值操作來強化競爭力。可是,貨幣甲的弱勢必然意味著貨幣乙的強勢。美元走強必然會影響到美國出口商和企業的海外盈利。標準普爾五百強有40%的銷售額是來自海外市場,這影響不可謂不重大。在2014年第三季度當中,美元的強勢抹去了標普500指數大約8%的銷售額。

  這是一場爭搶最低點的戰斗,其他國家將不得不采取降息和向貨幣市場傾瀉流動性的措施來回應,以避免自己的貨幣升值。面對日本的挑戰,中國和韓國都已經在應戰了。

  貨幣貶值,再加上由中國債務支撐的過度投資造成的產能過剩,客觀上也造成了巨大的通貨緊縮壓力。

  商品價格,尤其是原油(53.85, -0.27, -0.50%)價格已經大幅度下跌。這無疑反映了需求的疲軟和供應的過剩,同時也反映了美元的強勢和市場對美國加息的預期。

  疲軟的商品價格將直接影響到商品生產商,尤其是那些新興市場國家的企業,削弱這些高度依賴杠桿手段的企業的償債能力。依賴商品的債款遭到損失,無論是全球銀行系統還是普通投資者,都將因此利益受損。事實上,低價格現在已經在打壓若干項目的投資,因為當前條件下,這些項目將變得毫無經濟意義可言,而這就意味著未來經濟活躍程度的降低。

  可是,許多投資者現在還在對這些風險和恐懼選擇性失明,繼續投資于那些能夠支撐自己幻覺的領域。等待著他們的,會是什么呢?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