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中國正式取消稀土出口配額限制

2015-01-06
来源:中通社

  【香港商报网讯】中國商務部日前宣布,正式取消稀土出口配額制度,企業只需憑出口合同即可申領出口許可證。這是自2010年中國稀有金屬出口政策調整以來首次出現的重大變化。據北京《京華時報》6日報道,業內人士指出,短期來看,政策放開之後稀土價格會面臨小幅下滑,但長期的價格走勢還是由供需決定。若配套政策不跟上,將重創稀土行業,而新的稀土政策有望在今年上半年推出。

  據商務部最新發布的《2015年出口許可證管理貨物目錄》,與稀土一樣同時取消出口配額管理制的還有礬土、焦炭、鎢及鎢制品、碳化矽、錳、鉬和氟石。所謂出口配額,是指政府在一定時期內對某些出口商品的出口數量或金額規定一個最高限額。限額內商品可以出口,限額外商品不準出口或者予以處罰。

  稀土的應用優勢集中體現在制導、衛星、探測、通信、激光等以軍事為先導的高精技術領域。據了解,中國以占世界總儲量約23%的稀土資源承擔了世界90%以上的市場供應,而擁有豐富稀土資源的美國等國家,并不開采自己的稀土,而是大量進口中國稀土。一直以來,中國對稀土都實行出口配額制,意在穩定稀土價格,維護稀土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不過,也因為出口配額制度,國際市場上一直紛爭不斷。

  在百川資訊稀土分析師杜帥兵看來,此次稀土出口配額取消主要是中國受稀土案敗訴的影響,“可以說符合預期”。據悉,今年3月世界貿易組織(WTO)初步裁定中國對稀土、鎢、鉬相關產品采取的出口配額、出口許可證和出口限價措施不符合WTO相關規定。此後中國進行了上訴,但在8月的終裁中,WTO依然裁定中國稀土出口政策違規。

  多位商務部專家也告訴記者,中國取消稀土出口配額主要還是為了執行WTO在去年8月的裁定。雖然中方表示,制定稀土的出口配額、出口許可證等制度是為了使中國國內的稀土資源得到可持續發展,但WTO最後還是支持了美、歐、日三方的觀點。

  “中國一直以來都遵守WTO裁定,也履行加入WTO時的承諾,既然裁決生效就會執行。”商務部一位專家表示,“提前取消配額可緩釋WTO壓力,為維持出口關稅和政策整合贏得時間。今年上半年,稀土行業的其他配套政策有望逐步推出。”

  “短期來看,放開之後稀土價格會面臨小幅下滑,但長期的價格走勢還是由供需決定,若出現國內企業大量傾銷現象,稀土價格的壓力還是很大的。不過,總體來看,本次取消出口配額對國際稀土價格的影響還是有限的。”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表示。

  事實上,此前雖然有出口配額政策,但近幾年來,中國國內稀土企業并沒有全部用完配額,處於配額倒置狀態。加之目前世界經濟仍在下行,很多國家開始從中國之外的國家進口稀土,國際市場稀土需求并不旺盛,因此取消出口配額對中國企業的負面影響并不會很大。杜帥兵對此持同樣觀點。此前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稀土出口配額約3.1萬噸,但2013年中國出口稀土礦石、金屬及化合物2.25萬噸,配額使用率僅為72.5%。

  此外,多位商務部專家也表示,諸如電子、化工等稀土下游產業鏈也需要制定相應的配套政策,不然由於政策放開帶來的稀土價格波動還沒影響國外企業,國內企業就先受不了了。“盡管取消稀土出口配額,但當前稀土出口關稅仍維持此前政策,若取消關稅則會進一步沖擊稀土價格,這意味著2015年上半年必須要看到稀土行業整治效果,否則稀土價格將面臨更大的壓力。” 

【延伸閱讀】中國稀土產量占全球9成 日本欲開采本國海域稀土

  東京大學教授加藤泰浩和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以下簡稱海洋機構)等發現,在小笠原諸島南鳥島海域,包含高濃度稀土的泥廣泛分布于海底2~4米處。此前日本方面認為如果稀土泥之上沉積的堆積物很厚,將對開采構成障礙。

  據《日本經濟新聞》2014年11月25日報道,東京大學和三井海洋開發等參加的“稀土泥開發推進財團”于最近成立,將開發從水深5600~5800米處挖掘稀土泥進行生產的技術,并尋求實現商業化的可能性。

  稀土里含有用于混合動力車馬達強力磁鐵的鏑以及用于激光器的釔等元素。加藤教授2012年發現,在通過國際調查獲得的南鳥島海域海底泥中,含有高濃度稀土。東京大學和海洋機構通過去年的調查發現,其濃度超過5000PPM(PPM為100萬分之1),達到稀土主要生產國中國的礦山的30倍以上。尤其是多為中國大量分布的“重稀土”。

  10月15~29日,對位于南鳥島南方約250公里的專屬經濟區(EEZ)的海底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高濃度稀土泥分布廣泛,在西側海域分布于距離海底面較近、易于開采的位置。過去曾被認為多分布于比10米更深的位置。

  2015年春季以后,還將在剩下的海域推進詳細調查。調查能否在100平方公里的海域內實現商業化。加藤教表示,“日本1年的使用量在該海域或許只需1平方公里即可獲得”。

  由于產量占全球9成以上的中國的政策變化,稀土價格暴漲和供給不穩定的事態頻繁出現。因此,日本政府正在推進與其它國家的采購談判,但儲量和品質存在問題,中國的壟斷狀態并未改變。

  此外,日本產業界正在通過削減使用量和徹底推進回收利用等舉措來應對難題。

  日本政府去年制訂了作為海洋政策指針的海洋基本計劃,提出將海底稀土泥開采作為目標之一。而要開發海底的稀土,需要從海面的船舶上沉下長長的管子將泥吸上來。開采超過5000米的深海海底資源在過去從來沒有先例。

  很多研究人員認為,利用現有技術,開采是可行的。以東京大學加藤泰浩教授和三井海洋開發為中心的財團正在研究利用管子向海底泥送入空氣、然后將其吸附上來的“氣升”技術等。

  海上技術安全研究所的專家研討會分析稱,即使利用現有的設備和技術,每天能開采的包含稀土的深海海底泥也將達到約1300噸。如果每年工作200天,將可以獲得3600噸稀土,相當于日本去年進口量的大約4分之1。

  稀土的實際價格相比前一段時間出現了大幅回落。降低開采成本將成為今后的重要課題。

[责任编辑:陈明汉]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