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5

2015醫改:需要越過哪些山丘?

2015-01-30
来源:新華網

  有人說,2014年是“醫改徘徊年”,好比登山已過了初時的興奮,感到了疲勞,進入了爬坡上坎的艱難階段。成績不菲、前路艱辛,2015年,醫改要越過哪些山丘?

  “戰時狀態”揪心

  在一些國人印象中,門診醫生,似乎正在成為最缺乏耐心的職業。

  一名患者如是自述:花4小時排隊掛號,40分鍾交費、拿藥、約檢查,而看病問診只有4分鍾。醫生用各種方式提醒他,盡快騰出板凳。

  這在大醫院中幾成常態,讓不少患者感到辛酸。一項由新華社聯合《醫學界》雜志、丁香園網站發起的醫改調查中,上萬人湧入傾訴,每兩名患者裏就有一人表示“希望更多地獲得尊重,醫生更耐心”。

  “不是不想尊重病人,很多時候是沒有時間、沒有條件表達尊重。”在北京一家知名醫院,醫生譚傑憂慮地看著門診部。那裏亂如菜市場,每個醫生每小時要看近20個人。

  一位神經外科醫生的家屬說,先生周二一早六點離家,值班、手術、學術會議、再手術,到周五晚上八點才回家,自己還時刻擔心他的安全,“大醫院的醫生什么時候能不這么累?”

  大城市的一些大醫院始終處於“戰時狀態”,人滿為患。查閱《中國衛生統計年鑒》,2005年至2013年,患者看病選擇的變化,竟是一個三級醫院“反超”二級醫院的過程。到三級醫院看病的比例從2005年的28.7%漲至2013年的45.3%,並在2012年實現了對二級醫院的“反超”;而到一級醫院診療的則降至6.6%,為2005年以來最低。

  被普遍期待的解決辦法,是不斷推進分級診療,並發揮醫保報銷的杠杆作用,讓大家多到基層看病。

  國家衛生計生委主任李斌日前表示,2015年將在城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地區開展分級診療試點,並制定差別化的醫保報銷政策,以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和結核病防治為突破口,推動建立基層首診、雙向轉診的模式。

  “公立醫院”難改

  既然大醫院服務忙亂、粗糙,為什么人們還要徹夜排隊、甚至千裏迢迢湧入?

  原因無非是技術好、條件好、資源多。大醫院和小醫院的差距,某種意義上還在增大,如同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孫東東前不久所說:“我們的醫療資源現在好的是真好,差得真差。”

  這一巨大的差別,直接和投入相關。“小醫院的‘吸金’能力遠遜,加劇了結構失衡。”上海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醫務處副處長楊震表示。

  政府投入大致是兩部分,一是投給供方,比如醫院;一是投給需方,比如醫保。對於供方的投入,不管蛋糕怎么切——按床位、按患者或按醫生,都和規模相關,基本是“看鍋大鍋小撒胡椒面”;而對於患者的投入,也由他們抱著醫保卡,紛紛送進大醫院。

  以2012年為例,財政補貼對各級醫院的平均每家投入數值,中央屬綜合醫院為16583.9萬元,而縣屬綜合醫院幾乎是零頭——715.9萬元。

  胡椒面遍灑,既難解基層燃眉之急,又不能緩解大醫院的創收沖動。公立醫院的人員績效工資、運行經費都要靠收費,它們運轉如同企業,一心賺錢。

  後果可想而知。“公立醫院長期存在的以藥養醫、藥品價格虛高、藥品回扣、大處方大檢查的現象,並沒有減少,反而增加。”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江宇說。

  公立醫院何處去,考驗著改革者。江宇認為,過去10年,醫改在基層取得很大成就,實現了醫保全覆蓋,就醫的可及性和便利性大大提高。但公立醫院的改革遲遲難有突破,是下一步要重點攻克的“堡壘”。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