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0

沒有李嘉誠的香港怎麼辦?

2015-01-30
来源:新浪财经

  核心提示:李嘉誠淡出地產業姿態明顯,未來也可能進一步減持港燈等公共事業和零售巨頭屈臣氏,香港或許真的漸漸不再是“李家的城”了。李嘉誠走了,其他“大佬”們會走嗎?這到底是壞事,還是好事呢?

李嘉誠坐擁龐大海外資源,但是過去三十多年的海外擴張之路同樣十分坎坷,步步驚心,香港多數地產商既沒有能力,也沒有興趣跟隨他的腳步。(路透社圖片)

  李嘉誠在新年伊始突然將長和系大重組,新公司遷冊開曼群島,並且隨後幾天接連宣佈了逾千億海外投資,讓不少人都感到一股山雨欲來的恐懼。如今正值內地樓市風雨飄搖,香港樓市又在加息前夜,甚至有業界和投行分析人士呼籲,可能地產業務較少的企業反而才是地產股中真正的“價值股”。

  然而,在被稱為“李家的城”的香港,李嘉誠淡出地產界卻未必是個消極的信號,更沒多少人表態要跟隨李嘉誠的步伐。

  李嘉誠海外之路同樣坎坷

  筆者此前在專欄中多次表示,李家在內地和香港各行業中的拓展空間不足,海外擴張才是讓集團保持動力的方向。不過這絕不意味著這是通衢大道,或是地產商都應當這麼走。

  大家要看到,李嘉誠的海外擴張一開始就有基礎,和記黃埔前身本就是百年歷史的英資大洋行。從1979年收購和記黃埔開始,李嘉誠就已經一隻腳跨進了歐洲。李嘉誠的大“法寶”還包括環球金融巨頭滙豐銀行,他和兒子李澤钜不僅是重要股東,更前後一直擔任滙豐董事,全球各地的絕佳投資機遇幾乎都逃不出他的天羅地網。

  即便如此,“超人”的海外拓張之路還是相當坎坷,就算不談世紀初曾深受科網泡沫困擾,3G投資又曾持續虧損上千億港元的往事,今日新“長和”的業務也讓李嘉誠很頭疼。例如佔據2013年和黃稅前利潤超過一成的加拿大赫斯基能源,最近受到油價大跌的衝擊,股價或者說市值已經跌去超過30%。在本次重組中,不少人也細心地關注到李嘉誠將原本家族信託持有的超過6%赫斯基股權賣給了新長和。

  或許更加火燒眉毛的是美元的走勢。過去5年長和系大舉海外收購逾3200億港元,投資對象都是英國、歐洲和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地資產,借貸的債務卻多是美元計價,過去半年來英鎊、歐元、澳元等對美元紛紛貶值超過10%,賺到的錢無論換算美元或是兌為港元都令人吐血。

  再加上長和系過往的“現金牛”屈臣氏和香港電燈都分別賣掉了1/4和一半股權,未來要擴大收入壓力山大,也迫使集團必須更積極整理增長緩慢的資產,投入盈利能力更高的項目。

  俗話說“不是猛龍不過江”,但即便李嘉誠這樣超級猛龍,拓展海外也一樣步步驚心,對於業務原本就不夠多元,資源和背景又不如他優越的其他地產商,有多少想走也敢走這條路呢?

  香港打破寡頭壟斷的機遇

香港樓市競爭不斷出現變局,恒基地產主席李兆基近日捐出私有的地皮興建資助性住宅,以換取在新開發區域拓展的機會,或預示過去數十年在新界低調囤地的開發商將迎來新一輪競爭。(路透社圖片)

  這也就是為什麼,並沒有像一些傳媒猜測的那樣有許多香港大佬準備跟隨李嘉誠的步伐轉戰海外。

  比如前幾天被傳要拋售商廈的恒基地產主席李兆基,很快就澄清沒有出售意向(其實趁樓市高峰賣掉叫價理想的物業也根本是很正常的),更堅決表態自己不會重組或遷冊。就算是最近備受內地業務困擾的恒隆地產,也堅決表態從沒有考慮過遷冊。甚至董事局主席在高官許仕仁貪腐案中剛剛獲刑5年的新鴻基地產,還忙不迭地籌集百億鉅款去上海投資。

  應該說,絕大部分香港開發商依然在本業做得風生水起,被李嘉誠拋在背後的市場遠未至於一盤死局。甚至在李嘉誠的刻意淡出後,反而迎來了難得的新機會。

  過去幾年有不少分析都認為寡頭壟斷造成香港產業結構的痼疾,其中最為嚴重的就是地產霸權,而地產霸權中最牢不可破的就是“李家的城”。但這一局面現在已經開始改變,隨著長和系過去三年幾乎沒有在香港拿下主要性的地塊,今天的香港地產界重新開始群雄逐鹿。

  許多人不瞭解的是,香港政府過去兩年為了打破地產界嚴重的壟斷局面,除了出手多次宏觀調控,加強對新樓的規管外,也更多推出中小型的地皮,再加上地價下滑,降低了地產業競爭的“門檻”。其效果也很明顯,近兩年中小型開發商如億京發展,在投標中十分活躍,也有不少內地開發商如中國海外、萬科等參與了進來,2014年政府招標的地皮大多反響頗佳,其中近3/4地皮被本地中小型開發商和內地開發商取得。

  筆者近期曾接觸的多家地產業高層都不約而同認為,目前香港地價比前幾年低近一半,是擴大土地儲備的好機會,政府不但降低了門檻,還多次將流標的項目迅速降價重推,有意擴大供應。在過去的一年中,官司纏身的香港最大開發商新鴻基地產也是投得地皮最多的開發商,其他巨頭如新世界發展、會德豐都頗有斬獲。

  此外,香港政府正視市區已開發面積不敷使用問題,不少開發商也積極投身舊區改造和新區發展項目。李兆基旗下的恒基地產甚至自願向土地資源不足的特區政府捐出自己的地皮興建資助性的住宅,以獲取在新開發區域拓展的機會。這或許也意味著數十年來在香港一直低調進行“新界農地儲備賽”的地產商也即將迎來全新一輪的競爭。

  香港開發商也依然在大力拓展內地市場。除了新鴻基近日貸款百億投入上海徐家匯等新專案外,恒隆、會德豐、嘉裡建設等巨頭也齊集上海灘爭霸,焦點在內地開發商較少參與的高端商業地產,IFC、APM等在香港無人不知的頂級商廈也已經成為港資地產商在內地的吸金利器。

  李嘉誠淡出地產業的取向,在其長和系重組中已經分明,在其新的佈局總來看,未來李氏家族也極有可能進一步減持港燈等公共事業和零售巨頭屈臣氏,香港或許真的漸漸不再是“李家的城”了。拋開對他“撤資”、“遷冊”的恐慌情緒後,我們不妨仔細想想,這到底是壞事,還是好事呢?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