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中國外貿的春天還遠嗎

2015-02-11
来源:第一財經日報

  進出口雙降凸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但未來仍大有機遇

  [如果說進口價格下跌是受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影響較深,那么進口量的減少只能是國內經濟繼續下行、產能過剩仍待化解所致]

  2015年首個宏觀經濟數據新鮮出爐,只是出爐的數據并不火熱,甚至有些寒冷,似乎是2009年初時的場景再現。1月份,中國外貿進出口同比下降10.8%,出口下降3.2%,進口下降19.7%,下降幅度大大出乎了之前的普遍預測。

  外貿下降特別是出口下降的原因,必須要考慮農歷春節假期的季節性因素。“入世”以來,每年1月、2月中國的月度進出口同比名義增速都忽高忽低、忽上忽下。眾所周知,春節前集中出口成品和來年復工前準備進口原料,是多數中國外貿企業的做法。2015年的春節在2月18日,比去年晚了近20天,因此外貿企業搶閘進出口的安排自然也會推后到2月上中旬,勢必導致1月份外貿出現雙降。到了2月份,中國外貿進出口特別是出口表現應該會好于1月份。

  然而,全球經濟總體疲弱、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或許才是導致中國外貿出現頹勢的真正原因。

  外部市場需求不振是拉低出口增速的最主要因素。

  當前,各主要經濟體經濟發展出現分化。發達市場中,美國經濟表現搶眼,歐洲、日本增長乏力;新興市場中,東盟、印度經濟略好,對大宗商品較為依賴的巴西、俄羅斯等國經濟增長受阻,俄羅斯還同時面臨西方國家的經濟制裁。

  1月份,中國對主要貿易伙伴的出口表現與其經濟發展狀況基本吻合,其中,中國對美國、東盟和印度出口保持了4.9%、15.6%和5.1%的正增長,對歐盟、日本、巴西和俄羅斯出口降幅均深于總體出口降幅,分別為下降4.4%、20.4%、17.8%和42.1%,對后四者出口值合計拉低1月中國出口總體水平約3.5個百分點。

  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下降是抑制出口的另一個重要原因。1月份,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出口下降6.8%,占出口總值比重為42.7%;而同期的民營企業出口增長1.4%,占比高出外資出口3.2個百分點,達到45.9%,成為了如今支撐中國出口的關鍵力量。此外,勞動力和資源環境成本上升、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走高等因素,正在削弱中國傳統出口產品的競爭優勢,占出口總值22%的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降幅達到8.4%,就印證了這一現象。

  盡管大宗商品價格下跌是進口驟降的“罪魁禍首”,但國內經濟加速下行同樣是重要原因。

  1月份,中國進口的主要商品價格幾乎全線下跌,其中原油進口價格下跌41.4%,成品油進口價格下跌34.6%,鐵礦砂進口價格下跌45.1%,煤進口價格下跌18.4%,大豆進口價格下跌14.5%,銅進口價格下跌10.9%,這些商品的進口價格下跌拉低了1月進口值降幅達9個百分點。

  但不可回避的是,1月份上述商品中除了大豆外,其余商品進口量也紛紛出現下降,這與去年大宗商品進口量增、價跌的表現大相徑庭。如果說進口價格下跌是受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影響較深,那么進口量的減少只能是國內經濟繼續下行、產能過剩仍待化解所致。通常情況下,國家統計局會缺席每年1月份各項宏觀經濟數據的發布。雖然我們對其他宏觀經濟指標無從知曉,但數天前中國央行在3年后再度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舉動,不僅僅是對全球市場貨幣寬松的一種回應,更從另一個側面表明了對當前經濟運行的擔憂。

  僅僅1個月的數據,還不能為我們判斷今年的中國外貿趨勢提供足夠的依據,更何況2015年的中國外貿依然存在不少有利條件。從外部環境看,過去一年中國政府的全面外交為中國與全球的經貿合作營造了良好氛圍,大宗商品價格低位運行為中國增加能源資源戰略儲備和降低成本提供了可能,人民幣匯率中長期波幅擴大為中國產品出口再度創造了競爭優勢;國內方面,支持外貿穩定增長和加強進口的政策措施還有進一步落實的空間,簡政放權和貿易便利化提升也在繼續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推動重大裝備和優勢產能“走出去”也可以不斷形成新的增長點。

  農歷春節過后,中國外貿應能迎來屬于它的春天。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