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1

港府再發iBond 涉資100億

2015-02-26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鄺偉軒報道:一如去年,曾俊華於昨日發表的財政預算案宣布,發行第五批三年期通脹挂恥債券(iBond 5),總額最多100億元。市場認為,美國尚未步入加息周期,預期仍可吸引市民購買,可錄得兩至三倍超額認購;即使回報率或遜過去四批iBond,但為了促進香港的債券市場發展,政府日后應繼續發行iBond,以推動零售債券市場發展。

  對於iBond應否恒常發行,消息人士表示「應逐年決定」,又認為在當下低息環境下,iBond的回報較為穩健,可為市民提供不同的投資選擇。消息人士續指,iBond 5爭取6月至7月期間發行,預期市場需求約為300億元,暫時無意提升發行額度。據政府今年通脹預測3.5%計算,i-Bond 5的回報率將較頭四批為低。首四批iBond的回報率介乎3.38厘至6.08厘。

  iBond 5回報率料遜首四批

  縱然iBond 5的回報率將遜首四批,但券商仍計劃「重鎚出擊」,向散戶提供孖展認購服務。其中耀才證券(1428)將提供100億元孖展供散戶認購,并提供免孖展息、零手續費及零佣金等優惠。至於輝立及信誠證券的孖展預留額度,分別為20億元及6億元。

  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認為,iBond屬穩健投資產品,相比於人民幣債券須承受較大匯率風險,散戶可考慮「下注」認購;在循環分配機制下,凡認購一手或兩手者,應可獲得全數分配。

  另外,中大會計學院高級講師李兆波稱,美國尚未加息,加上去年人民幣兌美元匯價下跌,削弱了人民幣債券的吸引力,故投資者可繼續投資iBond。不過,訊匯證券行政總裁沈振盈認為,美國總有一天加息,繼而影響投資回報,現階段不宜再購入iBond。

  iBond起指標性作用

  市場預期,美國將於2015下半年至2016上半年之間加息,而在加息陰霾下,香港不應再發行iBond。縱然如此,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認為,iBond發行4年后,已確立了其孳息曲線(Yield Curve),為市場起指標性作用;此舉既可促進香港的債券市場發展,亦為社企以及非牟利機構提供收益參考,讓其可在二級市場吸納iBond,從而為其手上資金保值。

  息口走勢極不明朗 慎防利率抽升損回報

  低息泡沫下,即使第五批通脹挂恥債券(iBond 5)面對通脹回落仍具吸引力,但美國加息時間極不明朗,一旦聯儲局短期內大幅上調利率,散戶或未能及時「轉身」轉移資金至其他投資產品,故散戶決定購買新一批iBond時,應同時考慮利率抽升帶來的風險。

  2011年至2014年間,即使面對歐債危機、希臘瀕臨「脫歐」、「自由行」見頂等負面外圍因素影響,受惠內部需求強勁帶動,香港通脤率仍維持4%至5.5%之間。但近期通脹回落迹象越趨明顯,令iBond 5不再擁有高回報的光環。

  預計今年通脹率僅3.5%

  比較首四批iBond,以2011年回報最高,最高達6.08厘,跑贏藍籌及國指成分股的平均回報;即使去年香港經濟發展停滯不前,但憑藉「穩健」特色,iBond 4的回報率亦達4.95厘,稍微高於通脹。不過,財爺已於預算案事先張揚,指今年通脹率只有3.5%,不及過去數年,故即使當下仍處低息環境,除非通脹再度升溫,否則回報難與過去四年相比。

  另一方面,與不少高息股票相比,iBond 5的投資價值亦不見得有多大優勢。對不少旨在「收息」的投資者而言,當前市場確實有很多選擇。

  公用股如港燈電力投資(2638),因以合訂證券形式上市,派息率達100%,對保本投資者來說,吸引力相當巨大。至於大藍籌方面,中國銀行(3988)及剛發布全年業績的滙豐控股(005),其股息率亦分別達到4.4厘及5.5厘,預期將較iBond 5為高。

  由此可見,投資者若只持有現金,在美國尚未加息下,吸引力尚在,可考慮認購;但對持有股票的投資者而言,當下股市表現尚算不過不失下,應考慮持有股票,而非「轉碼」至債市,但建議吸納高息股票,預防市况一旦逆轉時,可即時應變。香港商報記者 鄺偉軒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