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週報記者 傅明 發自北京
通過3月3日正式運轉的廣東省企業投資專案備案系統(http://new.gdtz.gov.cn/index.action),最短只需2分鐘即可完成一項備案。一個2億美元的專案備案,一天內可完成,而在以往,整個流程至少需要200天。
類似的“加速器”與創新型體制機制,在今年兩會廣東團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有提及。
審議長達3小時的這份報告,也是一份“廣東答卷”。
去年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二次會議期間,同樣是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專程來到廣東代表團,與代表們共同審議政府工作報告,並就廣東未來的發展,給廣東團留下“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創新驅動;走綠色發展之路;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和物質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硬”4道作業題。
創新發展,穩增長
3月6日下午3時,廣東人大代表團按規定向記者開放,廣東省人大常務委員會主任黃龍雲在報出“現場來了121家媒體,240余名記者”時,連連表示“沒想到”。
雖然兩會期間,廣東團向來是“人氣團”,但今年“交作業”話題引起了更多媒體的關注。
而且,“在地區生產總值上支撐全國,在推動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上支撐全國”,擔負著“兩個支撐”重擔的廣東,發展與改革的“成績單”亦是媒體關注的焦點。
從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以及代表團成員的表述來看,改革無疑是發展的最大保障。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3月6日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作為核心戰略,作為總抓手,廣東省必須進行產業的創新升級。”
今年1月,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繼振興粵東西北戰略之後,成為廣東省第二個經濟發展戰略。
事實上,一個極其龐大的佈局去年一年來已在徐徐展開。
胡春華書記透露,自去年習近平總書記“下團”要求廣東實施創新驅動發展以來,廣東省已安排50億元資金支持高校科研工作,並推出社會、高校和政府科研組合的特殊模式,加快產學研成果落地。未來,廣東省還將安排75億元的資金,對有意願進行改造的企業進行區域改造。
與產學研創新相配套的,是機制體制的改革與突破。目前,廣東已基本完成省市縣政府機構改革、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積極推進工商、質監行政管理體制調整。“從大資料上來說,廣東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的確已走在了全國的前列。”胡春華書記表示。
3月6日,廣東省發展改革委主任李春洪向記者提供了具體的資料,忙著與媒體互動的他連“修改提案的時間都沒有了”。
“去年以來,廣東省的簡政放權工作推進比較順利。截至去年11月份,廣東省已令9個部門制定了權責清單並發佈,今年開會前又發佈了近40個部門的權責清單,總計已發佈了45個部門的權責清單,國家法律及相關規定不能公開的外,能公開的部門均已完成了權責清單的制定與公開。”李春洪如此向時代週報記者介紹。
制定並公佈省市縣三級行政審批事項通用目錄,公開46個省直單位694項行政審批事項清單,在審批審核權的下放中,遵從“能放的都放給市場,能放的都下放給市縣”。目前新取消和下放省級行政審批事項69項。
廣東省已成為全國唯一對企業投資專案實行清單管理的試點省,這也是為全國市場准入負面清單的推出做探索。目前廣東已開發了一套專案審批系統,該系統已於3月1日正式上線。除國家禁止外,全部投資專案的備案工作都將採用網路備案,並規定必須在5個工作日內完成備案工作,“5天內批還是不批給准話”。
這樣的體制改革和制度設計,可以說是廣東省做了很大的探索和突破,確保走在了前列。
據李春洪主任向時代週報記者透露,3月4日國家工商總局提出的商事制度改革,也是廣東在2013年就開始試點的成果。
廣東省的試點經驗是,在商事登記制度上把原來固有的先證後照模式,改成先照後證。同時,在對商事企業審核時,一改過去的串聯審核為並聯審核,大大提高了審核速度。
同時,還有很多相關配套的放權改革。比如,以前一個企業必須有一個固定的經營地點,改革之後,允許多個小微企業在一起辦公。這一改革促使廣東省創業小微企業數量大幅增長,連續兩年實現50%增長,投入資本量實現了100%的增長。
開放,更開放
開放,是“改革”之外,廣東的另一個標籤,也同樣被寄予了更高的期望。
胡春華書記介紹,目前的統計資料顯示,廣東省生產的家用電器,資訊產業的產品有70%是銷往國外的,廣東將堅定不移地對外開放。“東南亞、美國、甚至東北亞地區都是廣東省多年來的交易夥伴,未來我們還將加強跟歐洲國家的聯繫。”
而只待國務院批復總體方案的廣東自貿區,讓外界的期待有了新的落點。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委副書記、省長朱小丹在“兩會”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廣東已跟商務部一起修訂完善了自貿區的總體方案,並通過了36個部門的會簽。海關、人民銀行、檢驗檢疫等中央部門已經研究提出相關配套措施,自貿區的外商投資備案系統、門戶網站和辦事大廳都已經齊備,可以投入運作。
在廣東省的規劃裡,前海、橫琴、南沙三地承載著不同的探索要求,同時又以整體形式與香港、澳門形成聯動。
“廣東的自貿區與上海自貿區的最大區別是,我們必須要考慮港澳因素,同時還要起到面向全球貿易的作用。這樣才能強化粵港澳聯運的優勢,比如建立粵港澳海空港的聯運機制、探索具有行業競爭力的航運模式等,這些都在相關協議裡講得很清楚了。”
而最新補充協定,宣佈率先實現粵港澳貿易自由化,這個協定是所有協定中開放水準最高的一個協議,占開放總數的95.6%。而開放與否,都將以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為準繩,這也是前所未有的,共涉及153個部門的放權。“很複雜,但我們將來就是放寬准入,提高服務貿易自由化,”目前正在努力摒除體制機制障礙和固有的體制障礙,正在一個一個部門的落實中。這將從根本上解決“玻璃門”、“彈簧門”(政策落不了地)的問題。
廣東開放升級的另一大政策利好是國家的“一帶一路”戰略。
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南出口,廣東有著天然的地緣優勢。
李春洪主任向時代週報記者介紹,廣東省的年對外貿易總額,這些年一直與南方海上絲綢之路相關的其他沿海四省的總和持平。
“2020年廣東將加快海上國家的互聯互通。”廣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徐少華在審議兩會政府報告時強調。2020年廣東省的港口貨物輸送量要達到2億噸,航空的航線要增加40個,每週擬增航班1000班,最終使廣東成為國際物流大通道。在鐵路運輸方面,廣東已開通了廣東東莞經新疆到俄羅斯的鐵路班列。目前,廣東正在籌備廣州經滿州裡到東歐的國際列車,屆時還將大大增加廣東境內的鐵路貨運能力。
此外,李春洪希望,能將泛珠三角區域合作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納入國家“十三五”規劃,啟動區域經濟發展規劃編制工作,並給予政策實施和體制創新方面的支持。有了統一規劃,跨區域合作才能不駐足腳下,而會放遠目光,必要的政策引導與支撐也會隨之跟上。
李春洪認為,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下,廣東作為排頭兵必然需要重大專案方面的升級,才能更好地服務於經濟。因此,他希望國家能支援廣東重大專案建設。
在他眼裡,北上的深贛鐵路客運專線非常重要,是廣東向江西乃至安徽等地延伸的大動脈。據他介紹,目前該鐵路的立項工作已全部啟動,選線基本完畢,但是從技術方面來說,由於涉及到河流、隧道等問題,幾個方案最終敲定還需要研究。
李春洪表示,初選的方案下,該線鐵路線將經過廣東境內的河源和惠州,但進入江西境內會選擇走哪些區域就不方便說了,畢竟涉及到跨省的問題。
他說,對於廣東省來說,這條鐵路線的戰略意義非常大。除此以外,深中通道也是他認為的深圳西進必不可缺的通途,現在深圳往西比較堵,該通道一旦修成,將大大縮短從深圳東到西的交通時間和成本,屆時深圳將通過這條通道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帶動珠江西岸地區的經濟發展。
在廣東省發改委經手的所有專案裡,備受港澳關注的是珠江跨海大橋專案和廣深港高鐵專案。
據李春洪介紹,珠江跨海大橋建成通車後,該大橋將具有雙向6車道,但原定於2016年底建成通車的計畫,可能有所變化。這主要因為珠江口海底情況非常複雜,雖然此前做過5年多的調研工作,但真正施工時還是遇到了很多想不到的問題,比如海流、潮汐、海床淤泥等因素的影響。
李春洪認為其難度在某種程度上,不亞于發射衛星。“今年9或10月份,廣東省政府將重新公佈珠江大橋建成通車的時間表。”
而廣深港高鐵廣東南站到深圳北站部分,已建成通車,但從深圳北站至香港段目前受阻。雖然現在問題已解決,但工期拖後已是難免。
除此以外,李春洪希望,能把深茂鐵路深圳至江門段、廣州至汕尾鐵路、龍川經梅州至龍岩鐵路、鷹潭至梅州鐵路、浦城至梅州鐵路、柳州至肇慶鐵路、柳州至韶關鐵路、深中通道、湛江至玉林高速公路、湛江機場遷建、珠三角新幹線機場作為廣州白雲機場輔助機場等專案及廣州港深水航道拓寬工程、湛江港出海航道改擴建工程、北江內河千噸級航道整治工程統統納入國家“十三五”規劃中。湛江、揭陽兩大石化基地和揭陽年產能120萬噸的芳烴聯合裝置納入國家石化產業發展規劃。
李春洪認為,這是廣東省統籌推進穩增長調結構,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
創新基因,良法善治
與改革、發展和創新同步演進的,還有法治及文化建設。
廣東省進一步深化政務分開、網路問政,充分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取得新成效。
在新一輪的“全國文明城市”評選活動中,廣東省以總數7個城市位居全國第二位。同時,廣東省有38個村鎮入選第四屆全國文明村鎮,70個單位入選第四屆全國文明單位。
除此以外,廣東省人大則在加強法治建設方面下狠功夫。
廣東團團長、廣東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黃龍雲說,在過去的一年裡,廣東省人大分幾個領域努力發揮著作用和履行著職責。但是成績最為突出的當屬省人大立法機關。這是因為廣東省人大意識到,良法是善治的前提與基礎。作為一級立法機關,廣東省人大在過去一年裡,對20多部舊法分別進行了修訂與作廢重修等工作。
面對當前持續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和轉型升級的繁重任務,80後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增城市石灘鎮下圍村黨支部副書記冼潤霞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這一輪深化改革對廣東是“大考”。不過,廣東人身上歷來有創新的傳統,不乏創新的基因。
各項資料也直觀地反映了改革與創新的效果。
目前,廣東省區域創新能力居全國第二位,僅次於北京;有效發明專利量和PCT國際專利申請量保持全國第一,智慧財產權綜合發展指數、保護指數和環境指數均居全國首位。
廣東GDP連續兩年超過1萬億美無,對外貿易也連續兩年超過1萬億美元,人均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萬美元。
在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方面,廣東省工業增加值增長7.8%,先進製造業增加值、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分別提高到48.1%、25.7%。工業機器人、3D列印等製造和應用取得新進展。傳統優勢產業技術改造步伐加快。服務業增加值增長8.2%,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比達58.4%,金融業增長12.5%。海洋生產總值達1.35萬億元,增長13.8%。
李春洪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廣東不會取消GDP目標,但會注重GDP增加的品質。“我們不能像過去那樣一味追求GDP高速度增長,更要防止人們用老辦法把GDP抬上去,我們要做的是在實現GDP增長的同時,更加注重產業結構、消費結構等方面的調整。”
據他介紹,目前廣東省的萬元GDP能耗,是全國除北京市以外最小的。但從廣東省境內產業結構上來看,製造業占比遠遠大於北京市。而且,廣東今年開始推出企業技術改造攻堅計畫,三到五年,廣東大氣品質、環境品質改善會再上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