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逃港潮對水貨潮的啟示

2015-03-11
来源:香港商报

  路人甲

  表叔們最近有點煩。從前「占領中環」的時候吧,還可以隔着深圳河悠心看新聞,說些不冷不熱的話,表叔們情願八卦,或風花雪月,也懶得關心政治。但是表叔不關心政治,政治卻來關心表叔。好小子,現在暴仔們,在沙田、在屯門、在元朗等等,居然直接對我抅表叔動起手來了,有年邁的表爹,被掀翻在地,有年幼的表侄女,被罵推得嚎啕大哭,這架勢直迫羅湖啊。更有身手敏捷者,在暴仔圍攻之下,被迫爬上了街邊電線桿,好傢伙,把表叔當猴耍上了。(編按:這里所謂表爹、表侄女其實應是港人,但被誤為內地人。)

  深層次矛盾被利用

  政改感冒,卻讓自由行吃藥。打着反水貨的旗號,反對派拿來港購買紙尿褲、奶粉等日用品的窮表叔們,作為發泄的出氣筒,很是讓人不屑。

  然而,辱罵和恐嚇決不是戰斗,一味相互攻擊,冤冤相報何時了,無論如何,暴仔也都是中國公民,用內地官話講,這是「人民內部矛盾」,故此各方必首先反省自身,所謂「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有統計顯示,香港自1998年GDP達13000億元港幣,到2012年增至21000億元,增加了60%;但本地家庭收入中位數,這15年里只由18300元港幣增至20000元,即增加了9%;住宅價格指數則增加了90%,奶粉價格增加100%,牛肉價格增加了233%,貧窮人口從85萬增至120萬,增加了40%。香港中低收入居民抱怨內地客抬高了物價,助長了香港地產霸權和少數特權階層,而中下層居民的日子更難過,上升渠道更狹窄。

  生活即政治。理解了這些就有助於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理解香港的情緒。「誰得到什麼?何時和如何得到?」有西方政治學家認為政治的核心,就無外乎回答這兩個問題,政治爭端的焦點,往往也是要解決這兩個問題。

  故此,如化解本港兩極分化不斷加劇的深層次矛盾,持續改善香港的基層民生,反對派的無理取鬧,不論以何種形式出現,就無法利用「沉默的大多數」作為工具。

  化危為機

  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藏。曾經香港與內地的良好互動讓中華民族逃過歷次劫難,走出改革開放大局。

  曾經內地的逃港潮,從上世紀五十年代起,持續至七十年代。有很多冬天的偷渡者,因此而喪命大海。1979年,廣東省委將「逃港」熱潮作為重大惡性政治事件,向正在廣州視察的鄧小平作了匯報。鄧小平聽后說了兩句話:「這是我們的政策有問題。」由此,直接激發了影響中國命運的改革開放。

  就在當年深圳、珠海等特區條例公布幾天后,逃港者驟然減少。那些藏在梧桐山的樹林中、深圳河邊的草叢里等待逃港的人,好像一夜之間都消失了。

  其實,今天的水貨潮和當年的逃港潮一樣,啟示我們某些政策確實有問題。在「水貨危機」里,蘊藏着巨大的商機。有人提出在香港邊境或深圳前海,建設超級港貨免稅城,以提升水貨潮成為香港發展的新引擎,類似具體政策可以這樣,可以那樣,可以不斷完善,但這樣的化危為機的改革方向,才是唯一正確的。

  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我們不必整天忙着思考如何對付反對派,而只要善於識別民意的指引。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