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6

神秘的睡眠醫學:全球有1000例“睡美人”

2015-03-24
来源:新京报

北醫六院新設的睡眠醫療科病房。

醫生在安裝多導睡眠監測設備。

  加號比掛號多

  記者在當天下午3點30分到達位於醫院病房樓五層東側的睡眠醫學科病房,當天下午,睡眠醫學科主任孫洪強出特需門診,按照正常情況,孫洪強應該在3點半左右結束出診,但記者見到他時,是下午4點半,他剛剛下門診。

  孫洪強告訴新京報記者,特需門診掛6個號,當天下午僅加號就有7個,用睡眠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孫偉的話說,這種“爆滿”的狀態再平常不過,“正常情況半天門診看12位元病人,但每次光加的號就比這還要多一些,而且寇里醫生基本都是這樣。”失眠仍然是就診人群中比較突出的症狀,主要包括難以入睡、早醒等。

  月門診量1000左右

  睡眠醫學科副主任孫偉介紹,睡眠障礙主要包含四種主要症狀:睡不著、睡不好、醒得早、睡不醒。而睡不好的症狀也有多樣表現,他接診過一位70多歲的老人,睡著後下半夜就開始拳打腳踢,“一開始把老伴踢下床,後來就是誤傷,打出‘黑眼圈’後來就診。”孫偉解釋,這是快速眼動期睡眠行為障礙,就是常說的睡打,正常人在睡眠狀態下肌肉是放鬆的,但這部分人並非如此,尤其是在做夢時,肌張力反而升高,容易將夢境當作現實,做出夢中的動作。

  記者瞭解到,科室目前有6位醫生,2位技師,配有6張床位,記者在病房看到,病床處於滿員狀態,孫偉告訴記者,目前的人員配備仍無法滿足門診量需求。平均每月的門診量在1000人左右,如果需要住進病房,一般都要等幾天。

  全球僅1000例“睡美人”

  與其他症狀相比,“睡美人”的發病人群極少,表現也更離譜。

  據悉,“睡美人”或“睡不醒”只是一種臨床描述,“患者平均每個月20多天都處於睡眠狀態,可能白天大部分時間在睡覺,傍晚起床暴飲暴食,然後繼續睡。有些患者在這種狀態持續20多天后突然好轉。”孫洪強說,他在門診中也曾遇到過這樣的病例,一開始病情持續時間並不長,後來逐漸發展到20多天的連續睡眠。根據統計,“睡不醒”的情況發病極低,全球類似病例在1000例左右。

  至於“睡美人”的發病原因,孫洪強表示,目前還不明確,也有人提出可能與感染或人體免疫力的變化有關。發作性睡病也是“睡不醒”的一種表現,“這樣的病人,白天嗜睡,可能正聊著天或開會就睡著了。”

  多導睡眠監測:判斷可能病因的金標準

  記者瞭解到,科室設置了病房、睡眠障礙專業門診及睡眠功能檢查室三部分,也是全國唯一設有病房的睡眠醫學相關科室。

  需要住院治療的患者主要是為了進一步確診和系統治療,在確診過程中,接受多導睡眠監測是重要一步。多導睡眠監測即在患者睡眠過程中,通過記錄睡眠狀態的多種生理信號,包括腦電、眼球運動、口鼻呼吸氣流、下頜肌電及鼾聲等,瞭解患者的睡眠結構,包括睡眠週期是否完整、深淺睡眠分配是否完整,是目前判定睡眠結構和可能致病原因的金標準,可以輔助醫生對相關睡眠障礙做出診斷並評定治療效果,也是唯一具有診斷意義的物理檢查項目。

  近四成人口存在睡眠障礙

  睡眠相關機構在諸多醫院以“睡眠門診”的形式存在,之所以會建立睡眠單獨科室,孫洪強解釋,一方面是基於患者數量的增加。根據統計,全球睡眠障礙的發病率在27%左右,我國的發病率為38.2%,這也就意味著中國超過三分之一的人群存在睡眠障礙。

  另一方面是基於學科建設的考慮。最近幾十年睡眠醫學的發展比較快,人們對於睡眠障礙的理解,也從狹隘的失眠逐漸認識到睡眠障礙是一大疾病,“所以有必要在國內成立綜合性的睡眠醫學科。”

  就目前的分類而言,睡眠障礙包含100多種疾病,也是多個學科的交叉融合,包括精神科、呼吸科、神經科、耳鼻喉科和口腔科等。

  家族性、壓力大、性格因素為高發主要原因

  提及國內睡眠障礙發病率高出全球發病率十多個百分點的原因,孫偉表示,目前並不清楚,但睡眠障礙的高發主要與三個方面的因素有關。一是生物學因素,有些人的睡眠障礙表現出家族性;工作壓力較大、焦慮緊張情緒等社會學因素也是其中之一;另外,心理學因素,如性格特點也與睡眠相關,一些特別謹慎小心、思慮過多的人出現睡眠障礙的幾率更大。

  與此同時,也存在一些睡眠認知誤區。孫洪強告訴記者,老年人在就診人群中占了相當大的比例,但隨著年齡的增加,人需要的睡眠越來越少,老年人其實每天睡夠4-5個小時就可以,而且老年人的睡眠特點為深睡眠期較短,睡眠呈現片段化,這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 權威檔案

  科室成立剛剛一年

  北大六院睡眠醫學科算是絕對的年輕科室,2014年3月19日,北大六院睡眠醫學科成立,7月1日病房試運行,10月17日病房正式啟動。

  睡眠醫學科由睡眠醫學科病房、睡眠障礙專業門診及睡眠功能檢查室三部分組成,收治各類睡眠障礙患者,病房提供多導睡眠監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呼吸機治療等綜合性診療服務。

  學科帶頭人陸林教授為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973首席科學家,長期從事精神障礙的臨床診療和研究工作,專業方向主要為睡眠障礙、抑鬱症等。

  睡眠醫學科主任孫洪強教授為北京市“十百千”優秀衛生人才,北京市衛生系統高層次衛生技術人才學科骨幹。專業方向主要為睡眠障礙、酒精和藥物依賴、抑鬱症和精神分裂症。

  治療並非僅借助藥物

  新京報:很多人睡不著或睡不好時的做法就是服用一些安定類藥物助眠,是否所有的睡眠障礙都需要服用藥物治療?

  孫洪強:並非如此,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物理治療、呼吸機治療、生物回饋治療、經顱磁刺激、電針灸治療等綜合性診療都是臨床中常用的方法,並不一定非要借助藥物。舉例來說,睡眠認知行為治療可以通過各種刺激控制,幫患者打破上床不睡的條件反射,取而代之,建立上床就能睡得著的條件反射;物理治療即包括了經顱磁刺激、電針灸等,磁治療通過刺激大腦左側額葉區域,促發睡眠機制的變化,比較適合於睡眠障礙伴隨抑鬱的情況。

  (原文標題:睡眠醫學科加號比掛號多)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