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民調能使反對派轉軚嗎?

2015-03-26
来源:香港商報

    
    文\周八駿
    
    關於2017年能否實現普選行政長官接近揭曉時,香港出現一種動向,即把推動反對派轉軚的希望寄託於特區政府主動打民意仗。
    
    3月12日,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總監鍾庭耀在香港電台的一個節目中稱,特區政府在提出關於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議案後,舉行全民投票讓市民表態是否支持,若超過三分之二市民投票支持,則「泛民主派」議員應考慮不否決該議案。
 
    要考慮對憲制政制的影響
 
    3月1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委員陳弘毅教授建議,特區政府委託具公信力的前法官主持大型民調,在民調前政府有關官員或建制派人士與「泛民主派」人士舉行電視辯論以幫助更多市民了解政改,若多數市民在民調中支持政改通過,「泛民主派」應該參考。
    
    鍾庭耀的主張不啻「變相公投」,違背特區憲制。他以民調為職業,應當明白,在經歷79天「佔中」之後,香港社會政治兩極化加劇,不可能在未來二三個月形成逾三分之二大多數支持政府議案的民意。所以,人們有理由質疑他是以推動普選為幌子,企圖在特區政治制度中嵌入「公投」。他主張特區政府做「全民投票」,卻不要求結果對反對派具約束力,可見,其動機不在於切實推動普選。
    
    陳弘毅教授的建議不是「變相公投」,但是,主張由特區政府委託具公信力的前法官主持大型民調,在特區政制發展的程式中也不無「創制」之嫌。香港政制發展在程序上必須遵循「五步曲」。在「第二步」至「第三步」之間,既定程序性做法沒有特區政府主持或委託大型民調這一環節,一旦開了先例,就會形成「慣例」。
    
    總之,對於上述建議必須考慮的第一個問題是:對於特區憲制或政制的影響。
    
    要考慮實際效果
    
    第二個必須考慮的問題是:上述建議的實際效果。
    
    陳弘毅同樣只是希望反對派立法會議員參考民調結果。對於民調能否形成壓倒性結果,反對派能否為民調結果所動,他也缺乏信心。
    
    那麼,為什麼明知效果存疑又認真地提出來呢?我猜測,鍾庭耀是既同他長期堅定支持反對派立場有關,也同他長期從事民調的職業有關。換言之,他是既推動「公投創制」,又替本身職業做廣告。
    
    陳弘毅教授則是真關心普選。他企圖在《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決定的框架內為2017年實現普選行政長官找出路,儘管有些想法明顯脫離實際,也同《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決定不無偏離,但是,用心良苦。
    
    香港政改取決於政治現實。在即將攤牌的普選行政長官問題上,反對派會否分裂而出現至少4名「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轉軚,完全不受特區政府是否進行「全民投票」或者委託前法官做大型民意調查所影響,而是取決於至少4名被視為可能轉軚的「泛民主派」議員對其政治利益和政治前途的盤算。
    
    關於香港重大政治問題的民意,固然會因調查者的方法不同而有所差異,也會隨政治形勢的變化而有所起伏,但是,大體穩定。未來二三個月,怎麼可能出現奇迹性變化?
    
    有人以為,反對派對於以民調結果來推動普選的建議沒有一口回絕,反映他們對待政改的立場和態度有所鬆動。那是十分皮相的見解。民主黨和公民黨的領袖都對有關建議提出苛刻的反要求,或者要求「全民投票」具法定效力而變成「公投」,或者要求特區政府和建制派接受「全民投票」或民調的結果,要求政府承諾一旦「全民投票」或民調未取得大多數支持2017年「袋住先」的結果,就重啓「五步曲」。試問:反對派的立場和態度有何鬆動?
    
    香港是必須從長期政改鬥爭的泥淖中拔出來的時候了。香港的公共知識分子尤其需要冷靜而清醒地看待政局。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不是對香港負責。相反,引導輿論認清政局,幫助市民克服對西方政制迷信,消除「唯普選救香港」的危言聳聽,才真愛香港。
    
    2017年如果能夠按照全國人大常委會8.31決定落實普選行政長官,固然是好事,卻不等於香港天下太平。即使反對派綑綁否決普選,香港不會沉淪,而將是「浴火重生」。
[责任编辑:刘深]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