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5

財富管理重在建立市場化體系

2015-03-26
来源:香港经济导报

   本刊記者 張立

  導語:日前,以“依法治國與資產管理市場改革”為主題的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第三屆年會在北京召開。與會人員普遍認為,近年來,中國資產管理市場發展迅速,金融行業互相滲透,混業經營逐年加速,儼然改變了原有的市場格局。面對新趨勢,如何科學立法,理順市場關係,完善市場機制,明確行業規則,分清主體責任以及研究在依法治國的前提下推動金融領域改革,特別是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市場改革,將是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的重要議題。

  在中國實體經濟連續多年高速增長、居民財富不斷積累的背景下,以代客理財為特徵的資產管理行業日漸壯大,並在最近兩年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從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到貨幣市場、房地產市場,到處都能見到資產管理機構的身影,資產管理行業崛起趨勢已然形成。然而,由於強烈的市場需求與長期的金融壓抑、謹慎的監管制度之間存在脫節,資產管理行業以一種“非正常”的方式快速發展,備受社會各界質疑。

  資產管理市場發展勢頭迅猛

  資產管理雖然起步晚,但其發展勢頭卻非常迅猛。由於政策的限制以及金融機構本身的稟賦不同,國內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發展極不平衡。其中,信託和銀行理財產品發展迅速。 《2015-2020年中國資產管理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信託和銀行理財的資產管理規模分別達到10.91萬億元和10.21萬億元。其次是保險和券商資管,截至2013年年末,資產管理規模分別達到8.30萬億元和5.19萬億元。綜上所知,截至2013年底,資產管理行業管理規模已接近40萬億元。

  目前,證券市場、股權市場、產業投資等領域發展態勢良好,未來將推動資產管理行業的健康發展。根據產業研究院分析報告預計,2015年,全國資產管理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52萬億元。

  “中國市場還很新,還會有很多機會。在中國富裕人群中,超過一千萬可投資資產的人數大概為84萬,可投資資產達300萬的人數在1000萬以上,相信創新一定是未來行業發展不變的主題。” 領航投資大中華區總裁林曉東強調,要關注創新和規則的統一。規則的制定不僅從單一產品和單一行業,而應從整個跨行業、跨監管機構對產品屬性影響來制定規則,相關參與者應受到同樣的監管、享受同樣的待遇。

  紐銀梅隆銀行北京分行行長黃直認為,今天中國的資產管理市場已經形成十幾萬億的規模,遠遠超越了現在的法律框架和規則制度框架能夠承載的規模。在現階段,迫切需要一個完整、統一的法律制度明確委託人和受託人之間的法律關係。只有這樣,才能夠進一步促進財務管理市場向新層面邁進。

  財務管理新常態將帶來三大變化

  2015年,“新常態”已經成為重要的經濟術語並運用到各個領域。新常態下,宏觀經濟環境將會帶來新的財富管理模式。那麼財富管理的新常態是什麼?從金融制度性基礎角度出發,北京銀行私人銀行部副總經理聶俊峰認為將有三個方面的變化:

  第一,存款保險制度即將顛覆過去保底的財富管理理念。在一個存款都需要依靠存款保險來保障安全的時代,任何資產管理產品都面臨產品適當銷售與風險兌付的問題。

  第二,利率市場化在重塑市場的無風險利率。從北京銀行業務部門來說,過去十年最賺錢的是房子,過去五年最不用擔心風險的高收益產品是信託,介於GP和CPI之間、風光無二的活期理財產品是餘額寶和寶寶軍團。

  第三,一系列金融改革法規正在重塑資產管理產品格局。新的銀監會商業銀行理財管理辦法正在徵求意見,加上新近出臺的信託業保障基金以及曾引起股市大跌的商業銀行委託貸款業務管理辦法,均體現出銀監部門一脈相承的監管思路,對非標資產的違規堵截。

  在這樣的情況下,固定收益的市場是否還能繼續主導中國的財富管理行業?聶俊峰認為,如果從業務本源來講,資產管理是藥材,財富管理是藥方,私人管理是御醫。財富銷售雖然是主業,但銷售不僅是產品,而是私人定制的解決方案,就是所謂的藥方。信託、證券、保險、基金、PE、VC等,都是為財富管理機構生產要件的供應商。

  正是由於以上三種變化,中國財富管理行業需要進行三大方面轉型:

  一是要從客戶閒置資金管理向私人法人一體化,在兼顧投融資需求的同時向家族事務管理融資轉型。

  二是基礎服務要從單一報價銷售、產品銷售向方案定制轉型,即是從賣藥材向出藥方轉型。

  三是要創新委託代理模式。部分業內人士已經關注到2014年以來中國私人銀行業開展了以家族信託和委託自然關係為兩大驅動服務模式的創新,這改變了高淨值客戶過去被動接受財富管理機構產品和諮詢的局面,改為由互聯網思維參與的客戶私人定制、客戶本人適度參與的新模式。

  中國資產管理迎來歷史性機遇

  目前,中國已經進入財富管理時代。銀行、信託、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互聯網金融、第三方銷售等都在搶佔市場,以實現自己的財富夢想。

  交通銀行資產管理中心總裁馬續田認為,中國資產管理正迎來歷史性機遇。他從五個方面論述了這一觀點:

  第一,機遇是人民幣的國際化。這個機會之大,對中國企業特別是金融機構來說前所未有。目前,中國貨幣總量大概為180萬億,2.3%在境外。人民幣國際化後,假設有10%在境外,那麼將有近20萬億。如果有20%在境外,則是40萬億。這對於金融機構來說是何等巨大的市場。

  第二,中國企業走出去需要大量服務,特別是投資銀行和資產管理服務。過去,中國企業走出去均是購買資源。如今,中國高鐵技術、高端裝備技術正在邁向境外市場,兼併收購部分國外高端技術企業更成為企業走出去的新方式。中國企業走出去需要專業化服務,而金融機構通過投行服務能夠滿足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需求。

  第三,中國投資走出去。未來一段時間裡,每年僅亞洲基礎設施投入的資金就達到7300億美元。去年,中國對外投資1,400億美元,比資本收入多出200億美元。如果整個亞洲基礎設施有50%、60%的資金來自中國,那麼這將是非常巨大的市場。

  第四,境外業務正成為商業銀行增長的亮點。從這個角度來看,在未來中國銀行業的業務增長和收入結構中,境外業務特別是以投行和資管為代表的新型批發業務將會成為藍海。

  第五,經過十年的發展,國內金融機構在人才專業儲備方面已經具備參與全球化的初步條件,特別是通過在香港市場的實踐,初步了解國際市場、初步參與國際市場,與前些年談國際化的基礎完全不一樣。現在談國際化,我們比較了解競爭對手,了解業務的內在邏輯,了解境外市場,因此這樣出去相對有底氣。

  建立市場化財富管理體系

  目前,中國的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市場仍停留在享受政策紅利或尋找政策紅利階段。換而言之,中國的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市場是在監管套利基礎上產生的資產管理,與基於風險和預期收益的財富管理還有很大差距。也就是說,它還不是一個市場化的財富管理市場。

  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認為,在這種形勢下的財富管理市場,給金融體系帶來的問題較大。

  首先,這使得金融資產的定價體系運行比較緩慢,財富管理缺乏長遠的資產管理目標和基礎。其次,資金不能自由流動,從而造成資金期限錯配和高槓桿的流動性風險,促使資產不能按照正確有序的定價體系進行科學配置,不利於利率的市場化。同時,基於監管套利的財富管理,很難形成價值投資理念,不利於社會財富的合理配置。

  中國財富管理之路應該怎麼走?聶慶平認為,對國家來講,基於資本市場的財富管理才是真正的財富管理。具體而言,應該是基於貨幣市場的財富管理、基於固定收益產品市場、基於股票市場和衍生品市場的財富管理。當然,這四大市場的管理,可以組合,也可以跨市場套利,這就是財富管理核心是基於風險和預期收益的組合。這種財富管理將會成為今後發展的主要方向。

  聶慶平說:“在美國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資產中,養老基金管理資產超過儲蓄資產。而中國的養老基金管理資產則遠少於儲蓄資產,這說明中國的財富管理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財富管理為大資管時代的來臨創造了發展空間。但基於風險和預期盈利進行有效管理的資產管理,需要建立一個全新的資產管理行業。”

[责任编辑:默默]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