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費雪:薩默斯和伯南克在爭什么?

2015-04-22
来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社交媒體時代,一切新聞的生命力都如此短暫,與此同時舊聞又會隨時泛起,就像最近熱炒的前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與美國前財長薩默斯關于“長期增長停滯”的大爭論。

  之所以說這件事不是新聞,是因為薩默斯很早就提到過“長期增長停滯”(secular stagnation),其最早引發大眾關注可追溯到2013年11月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一次演講。而這一概念也不是薩默斯原創,而是來自美國早期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家阿爾文·漢森。

  漢森的理論產生于上個世紀大蕭條時期。“長期停滯”簡單來說就是經濟實際增長率趨向于小于潛在增長率。薩默斯重新挖掘這一理論,并引用日本等作為例子,試圖說明美國經濟的復蘇跡象可能是來自非常規貨幣政策的作用,很可能難以持續,而且還會引發資產泡沫風險。

  薩默斯出生學術世家,聰明而且不憚于得罪人,這也是他在美國政壇人緣不算好的原因。他這一通言論,其實潛在批判了美聯儲的三次量化寬松政策導致的“低利率”政策。因此伯南克在不再擔任美聯儲主席職務之后,今年以來連續寫了多篇博客討論低利率問題,重新引用薩默斯的觀點,并提出不同看法。伯南克認為美國經濟增長停滯只是短期現象,而美國低利率政策并非央行陰謀,是源自真實利率的走低,也是美聯儲目前能選取的最佳貨幣政策。

  隔了一年半的討論在這個月通過博客文章的形式廣為傳播,加上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及英國《金融時報》首席評論員沃爾夫等人廣泛參與,隱約有成為一場經濟學大討論的趨勢。

  細究起來,這場偏于技術層面的辯論為什么這樣火?實際上在于它觸及了當下美國經濟最為關鍵的兩個問題:低利率是否是短期現象,以及美國經濟復蘇是否也是短期現象。理解這一問題關鍵之一在于理解利率的本質,古典經濟學家把利率比作“資本的價格”,而凱恩斯則把利率視為“使用貨幣的代價”。結合現代經濟體特征而言,如果利率高低可以看做與投資回報率高度相關,那么,上述兩個問題的本質就是一樣的,即美國經濟是否還會有新一輪增長。

  這是一個大問題,也涉及經濟增長以及全球經濟的趨勢。就這個意義而言,伯南克與薩默斯之間其實不是純粹的書齋討論,而是富有現實和理論意義,的確值得深究。目前來看,筆者更傾向于伯南克。2008金融危機之后,美國經濟遭受重創,目前仍舊沒有恢復年增長2.7%的歷史均值,但是這并不意味著美國經濟內生動力喪失,而是說明在美國經濟經歷一場類似1929年的沖擊之后,美國的政策應對基本得當,只是效果的完全呈現也許有待來日。正如伯南克抗辯的,維持極低的實際利率(甚至低至-2%)有助于增加可投資的投資項目,從而對抗“暫時的逆風”。這個意義上講,極低的利率水平不應被視為美國經濟陷入長期停滯的證據,更具有活力的復蘇可能就在不遠的將來。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