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9

iPhone在華暢銷反思

2015-04-28
来源:新浪创事记

  文/孫永傑

  日前,蘋果發布了最新的2015財年第二財季財報,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其主力產品iPhone的銷量中國市場首次超越美國市場,成為iPhone全球最大市場。

  與此同時,與iPhone在中國市場的強勁表現相比,Kantar Worldpanel ComTech對智能手機市場最新的調查顯示,蘋果iPhone在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市場份額連續2個月下降,但在中國連續4個月保持強勁增長。今年1月和2月,蘋果在7大發達國家的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都在下降。為何iPhone在全球多數市場呈現下滑,而在中國市場卻逆勢增長,甚至成為iPhone最大的市場呢?

  除了我們業內人士常說的中國部分用戶“裝逼”的心理之外(畢竟不是“裝逼”那么簡單吧),從更深層次,或者從從我們手機產業本身去分析iPhone在中國市場暢銷的原因也許更有意義。

  不知業內是否還有印象,中國多數或者說主流的手機廠商之前、現在和未來無不把蘋果作為追趕和超越的目標。最具體和直觀的表現就是但凡發布新的手機時,就把蘋果的iPhone拿出來對比,甚至是羞辱一番,以證明自己的手機有多么創新。當然,除了蘋果之外,三星也成為國內手機企業嘲諷的對象,似乎一夜之間中國手機廠商們突然變得強大起來。“幹掉三星,超越蘋果”似乎已成為事實。孰不知,當我們的廠商、媒體、評論人在為我們的廠商站腳助威之時,無論是比較蘋果,還是嘲諷三星,iPhone在中國市場和用戶中的品牌影響力也在無形中得到不斷提升,說得更通俗一些,就是我們中國的手機企業不管是發布新品,還是什么營銷策略,都在幫助蘋果拓展和強化iPhone的品牌和市場影響力。

  具體到產品上,國內手機企業除了上述虛無縹緲的所謂創新超越iPhone之外,還必須要附加一個“性價比”。其實這本身就和它們在創新上超越蘋果的宣傳口號自相矛盾。既然我們的產品含金量這么高,為何在反映和體現產品價值或者說最主要標志的價格上,卻僅賣到人家iPhone的一半呢?當然,我們在此並非完全否定“性價比”的作用,畢竟借此,中國手機產業和相關企業在量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到了真正衡量一個產品和企業競爭力的營收和利潤,尤其是利潤時,我們要么刻意回避,要么風頭一轉,一句“我們玩得是生態”了事。其背後無非是掩飾我們與蘋果相比的巨大差距。

  更讓我們擔心的是,國內廠商如此比拼“性價比”導致的實質結果就是價格越來越低,但業內人士都知道,手機產業中,即便是表面看配置相差無幾,但不同廠商的不同組件,質量和成本是存在差異的,並最終會影響到產品的品質和用戶的體驗。重要的是,這種“性價比”競爭模式的常態化,將可能會導致相關企業不再將精力用到產品的實質性創新,而是將心思花在如何以各種途徑來降低成本上。近日,有報道稱,索尼部分前高管在評價索尼衰敗時,批評現任首席執行官平井一夫(Kazuo Hirai)忽視創新、只重視降低成本的事實,值得引起我們國內相關企業的注意。業內知道,索尼一直是以成本或者著重所謂的“薄利多銷”而著名,但在蘋果創新的模式的競爭下,最終敗下陣來。

  就在我們不斷嘲諷,並聲稱超越蘋果之時,除了本財季蘋果的財報,尤其是iPhone的表現給我們敲響警鍾外,市場研究公司Newzoo最新報告顯示,從營收來看,蘋果已成為中國排名第一的科技品牌。該報告顯示,蘋果在中國市場的去年營收達到370億美元,超過了中國國外及本土的所有科技公司。相比之下,同樣有手機業務的華為、聯想、小米的營收僅為175億美元、147億美元和120億美元,至於利潤和利潤率,蘋果為142億美元,38%;華為21億美元,12%;聯想為8億美元,5.4%;小米為10億美元,12%。我們的利潤率最高的也僅是人家蘋果的不到1/3。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中國iPhone銷量首超美國市場成為全球最大iPhone市場的背後,與我們手機企業盲目樂觀和不當的市場競爭策略不無關系。而國人對於iPhone的趨之若鶩,除了所謂的“裝逼”因素外,我們更願意相信背後真正的驅動力是我們的用戶對於真正創新型產品和品牌的渴望(也間接反映出中國市場缺乏這樣的企業品牌和產品)。這也在提醒我們的相關企業,“性價比”固然可貴,但創新帶來的價值更高。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