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7

大宗交易創歷史新高 A股市場或將迎來調整

2015-05-05
来源:證券時報

  自牛市啟動以來滬深兩市一路上行,與此同時,大宗交易平臺也忙得不亦樂乎。4月份,滬深兩市大宗交易成交量和成交額均創歷史新高,而且賣方似乎急于打折“批發”股票,4月份平均折價率達到7.74%。雖然大宗交易量占A股二級市場的比例較小,但是通過大宗交易數據,也可從另一個角度觀察市場。

  從滬指走勢來看,自2014年11月以來,月漲幅超過10%的有四個月份,分別為2014年11月和12月上漲10.85%和20.57%,及2015年3月和4月分別上漲13.22%和18.51%。在這四個月份中,大宗交易十分活躍,尤以2014年12月和2015年4月成交最多。具體來看,四個月份的大宗交易成交情況分別為:2014年11月成交41.11億股,成交432.53億元;12月份成交74.07億股,成交742.78億元;2015年3月成交64.93億股,成交868.40億元;4月成交82.67億股,成交985.52億元。

  從大宗交易的平均折價率來看,2014年11月的平均折價率為5.31%,而后一直攀升,到2015年4月達到7.74%,為近期平均折價率高點。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賣方似乎是行情越漲就越想甩賣手中的股票。一位市場人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約有六成大小非減持是通過大宗交易完成,可以說,大宗交易的賣方大部分是產業資本,現在大宗交易折價率持續上升,反映出產業資本在市場連續上漲的情形下減持意向十分明顯,也從一個側面表現出產業資本對后市的謹慎。

  上市公司高管的增減持數據或許也印證了這一點。2014年11月份至今,高管減持意向一直強于增持意向,特別是在2014年12月份凈減持118.5億元,2015年3月凈減持133.53億元,這兩個月份恰巧是股市大漲的時點。

  從歷史上看,若以月份為單位統計,在2006年至2013年間出現的幾次大宗交易量高點,分別為2008年12月、2010年11月和2013年12月,除2008年12月之后股市大幅上漲以外,2010年11月之后股市出現回調將近兩個月,而2013年12月的走勢與2010年11月如出一轍,同樣連續回調兩個月。上述市場人士表示,雖然三個樣本并不能代表全部,歷史也不一定會簡單重復,但是大宗交易出現新高之后應該對后市保持謹慎態度。

  同時,在股市處于相對高位的時期,大宗交易溢價成交比例往往出現下降。而今年4月大宗交易溢價成交比例僅為0.62%,與上月相比出現大幅下降。上述市場人士認為,溢價成交比例出現大幅下降,說明目前指數或許面臨調整。

  不過,國泰君安總部投資顧問副總監田青則表示,產業資本對公司自身的經營情況、宏觀環境戰略判斷等與資本市場的投資者有諸多不同,除了純粹套現以外,投資者常常看到產業資本增持之后一到兩年就出現市場底部,而減持過后則出現市場頂部,確實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但是,現在大宗交易的活躍是建立在資本市場活躍的基礎上,資本市場的活躍又是建立在諸多金融資本對未來改革的預期與股權投融資潤滑實體經濟需求的預期之上,不能以單純的數據去輕易判斷資本市場的頂部,更應該從公司是否有資本運作的傾向,或者與金融資本結合的方向去解讀,才更為透徹。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