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2

盤古智庫:美國經濟會低開高走

2015-05-06
来源:第一財經日報

  就在大多數人都已認同2015年美國經濟相對強勢的時候,4月末公布的美國經濟核心數據卻大幅低于預期。

  美國一季度實際GDP季環比增長年率僅為0.2%,不僅較上一季度下滑2個百分點,還明顯低于1947年以來3.26%的趨勢水平和2008年以來1.24%的危機后水平。

  美國經濟2015年大好的復蘇前景會不會由于這個超預期的弱開局而變成泡影?

  筆者以為,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做兩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入剖析一季度美國經濟疲弱的真實性及其內在成因,二是結合各類政治經濟要素,思考美國經濟未來運行的支撐力度和可能變化。

  先來看美國經濟一季度羸弱數據的內在結構。

  利用筆者構建的測算方法,在實際GDP增長率中剔除掉庫存變化、進出口和政府支出三大波動性要素的貢獻后,一季度美國經濟內生增長動力為0.86%,不僅低于2.7%的歷史趨勢水平,還低于1.04%的危機后平均水平,并創2009年四季度以來的最低值。此外,值得強調的是,盡管2015年一季度0.2%的經濟增速高于2014年一季度和2011年一季度的-2.1%和-1.5%,但后兩個季度的內生增長動力都高于2015年一季度。由此可見,2015年美國經濟的弱開局是真實的,并可以說是本輪復蘇以來表現最差的單一季度。

  毫無疑問,表現如此差的一個季度,增長引擎肯定是全面啞火。

  消費主引擎的增長貢獻為1.31個百分點,較上一季度下降1.67個百分點,雖然低于2.09個百分點的歷史均值,但好在還是高于1.04個百分點的危機后均值,而且僅是近5個季度最低。

  投資引擎的表現略差一些,一季度增長貢獻為0.34個百分點,低于0.7個百分點的歷史均值,但高于0.13個百分點的危機后均值;不過,如若剔除掉庫存變化,一季度投資貢獻將下降到-0.4個百分點,低于0.62的歷史均值和0.05的危機后均值,并創近24個季度最低。

  表現最差的是貿易引擎,這個對美國經濟最無關痛癢的動力來源(歷史增長貢獻僅為-0.1),一季度卻造成了沉重打擊,給經濟增長帶來了1.25個百分點的增長拖累。

  對增長引擎的分析實際上說明,2015年美國經濟弱開局的重要成因是外需和內需雙向萎靡。更進一步看,4月中旬,IMF[微博]曾在WEO預期更新中意外將2015和2016年美國經濟增長預期分別較1月下調0.5和0.2個百分點,當時IMF強調了長期增長中樞下移對美國經濟的拖累。在我看來,IMF在WEO報告中提及、但并未單獨針對美國的兩種再分配效應可以更好地解釋美國經濟的短期走弱:

  一是復蘇利益從匯率升值國向貶值國轉移,美元一季度持續升值帶來巨大拖累;二是復蘇利益從低油價受損國向受益國轉移,雖然美國作為石油進口國受到低油價的些許提振,但作為新能源產業大國,美國受到新能源替代效應減弱的沖擊,這種短期沖擊甚至比能源成本下降的漸進受益要更強烈。

  兩種再分配效應將美國經濟復蘇利益向歐日輸送,進而形成了全球經濟復蘇“平均化”的近期態勢,并造就了美國經濟的弱開局。

  接下來的關鍵問題是,弱開局之后,美國經濟是低開低走,還是低開高走?我以為,后者概率大很多,原因有六:

  其一,弱開局是一種莫名但確實存在的危機后現象。通過數據測試,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規律,危機以來,每年一季度美國經濟的表現幾乎都很差,2015年一季度經濟增長率環比下降2個百分點,而2014年是環比下降5.6個百分點。2007~2015年,每個一季度經濟增速平均下降1.98個百分點,而1948~2015年,每個一季度是平均上升0.53個百分點。考慮到數據本身是經過季節調整的,出現這種規律的確很難解釋,但至少這個規律表明,美國經濟是習慣于低開高走的。2015年可能也不例外。

  其二,創新正在悄然提升美國全要素生產力。雖然2015年一季度美國經濟增長引擎全面啞火,但還是有一些細節數據保有亮點。最突出的一點是,知識產權投資季環比年率增長5.8%,高于歷史平均的4.83%和危機后平均的-0.56%,連續第三個季度正增長,此前14個季度里則有連續13個季度是負增長。一季度知識產權投資給經濟增長帶來0.3個百分點的貢獻,高于歷史平均的0.14和危機后平均的0.12。

  其三,消費引擎不會后繼乏力。一季度美國消費雖然表現乏力,但也不算完全脫力,并未形成慣性下滑的大通道。消費增長可持續性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居民收入,二是消費者信心。應該說,這兩方面的數據表現都較為樂觀。一季度,美國人均實際可支配收入季環比年率增長5.47%,增速不僅較上一季度提升2.67個百分點,還高于2.2%的歷史均速和0.85%的危機后均速;2015年4月的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為95.9,較上月上升2.9,創2005年7月以來新高。

  其四,通縮危險潛在加大了貨幣寬松傾向。由于低油價成為新常態,且總需求出現下滑,美國物價面臨著雙重下降壓力,2015年1~3月,美國CPI同比增長率分別為-0.2%、-0.1%和0%,2009年10月以來首次出現非正數據,雖然剔除掉能源價格影響后,同期核心CPI同比增長率分別為1.6%、1.7%和1.8%,但絕對通縮壓力依舊存在。此外,2015年3月,美國PPI同比增幅為-3.3%,連續第4個月出現負值,表明生產領域的通縮壓力也正在逐漸擴散。通縮陰霾之下,美聯儲在貨幣政策取向上將比預期更為寬松,近期加息的可能性明顯下降,這種寬松傾向將給實體經濟后續復蘇創造更好的貨幣環境。

  其五,美元升值造成的增長拖累有望減輕。實際上,美元指數自2015年二季度初以來已經呈現出高位下降的態勢,而美國國內對強勢美元的非議也日趨激烈。值得注意的是,在如此復雜的背景下,美聯儲近來卻對美元刻意“三緘其口”,這反而加大了市場對美國政策層有意引導美元貶值的預期,而這種預期存在較大的自我實現力量。

  其六,政治周期臨近將提振短期經濟表現。2015年是美國大選前的關鍵年,而且2016年大選注定將誕生一位新總統,這意味著政治周期臨近的影響將漸趨強烈。奧巴馬政府存在較大激勵去做強復蘇和就業,并通過保護主義政策減輕國內壓力。

  總之,2015年一季度美國經濟表現的確不盡如人意,但綜合各類因素,美國經濟低開高走的概率較高,而在此過程中,相比預期水平,美國貨幣政策取向將更趨寬松、匯率政策選擇將更趨弱勢、貿易政策選擇將更趨保守。對于中國而言,這不僅意味著國際市場波動性將顯著加大,還意味著美國在全球利益博弈中的攻擊性可能提升,唯有保有增長動力、堅定改革決心、挖掘創新潛力,中國經濟才能在復雜行駛中平穩前行。(作者系盤古智庫學術委員)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