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民調是否等同民意?

2015-05-15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專業人士協會主席 陳建強

  剛舉行的英國大選,由於執政黨聯盟的選前民望偏低,被傳媒一致認定為該國近幾十年來實力最接近、結果懸念最大的一次選舉;不過,結果卻是執政保守黨絕塵領放,一舉取得過半數議席,留下一地政治眼鏡碎。一個民主政治成熟的國家、一個民調方法精準的國度,都可以出現如此情況,令人反思香港被個別傳媒奉為圭臬的「三大民調」,是否等同民意。

  民調錯估英大選結果

  今年4月至5月初英國進行的所有選前民意調查,包括多家不同的大%媒體,都顯示保守黨和工黨支持率都徘徊在35%左右,差距僅在1%-2%之間,因而預計會出現無多數派議會,媒體還對哪幾個黨派會聯合進行了眾多猜測。但投票後,保守黨的得票比預期多近3%,而工黨則比預期跌了約4%,一來一回就是7%,再加上英國的單議席選區的選舉制度,激化了兩黨議席數目的懸殊。

  對於今次令人「驚愕」的選戰結果,有傳媒形容為「大奇蹟日」,亦有用上政治雪崩、地震以及山泥傾瀉等聳人聽聞的形容詞。而屬於保守黨的倫敦市市長鮑里斯?約翰遜指11家民調機構在選舉前夕,都作出如此錯誤的預測,非同尋常,他要求各民調機構「相互質問並捫心自問,到底是誰對誰說了謊」。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托尼?特拉弗斯說,這次民調結果集體失誤,可能有三個原因,一是選民的「後擺效應」(late swing),即選民在投票前突然改變主意,轉為支持其他政黨或候選人。二是調查方法不當,三是支持保守黨的選民大多不願在選前公開表態。

  民調作為概括探索民意指向的工具,本身存在盲點、誤點,不完全準確是理所當然。在各國的選舉中,無論是「大熱倒灶」,還是「大冷爆出」,只要不存舞弊,本身都是遊戲規則的一部分。特別是在今次選舉中,英國選民最關心的議題,包括經濟、全民醫療服務、移民以及蘇格蘭獨立等,簡單的一個全國性問卷,如何判斷各政黨或候選人可在各議題上得多少分、失多少分,然後再加起來計算其勝選機會?坦白說,如果將民調結果當作籠統的參考,可以!但若當作民意的化身,就是自欺欺人!

  港政改民調有多準確?

  再看香港,社會正就應否通過政改方案爭拗不休,多個民調機構各自制訂不同問卷,進行不同取向的民調,既有問是否支持「8.31框架」的簡單表態,亦有加上不同前提條件和補充情況,例如白票守尾門、日後會優化、要求議員按多數民意投票、政府與反對派重啟對話等不同情況和後續跟進,不一而足。此外,受訪市民中既有敷衍作答、亦有曾經認真思考,更有口不對心,這些民調結果有多準確、多權威,實在成疑。

  可惜,反對派和部分媒體,卻將「三大民調」視為真理,不但隔日發放消息,即使支持率只出現不足一個百分點的起跌,都拿起放大鏡去檢視評析,就是要預告會出現「黃金交叉」,預設民意大逆轉的情況。這些「權威」民調,究竟是體現「民意主導」,還是藉此「主導民意」?

  須指出,中外古今歷次的選舉翻盤、政策大逆轉,何曾由民調有效預測?選票是真的、票債票償也是確實的,選舉結果才是民意的真正代表。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