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在廣東省醫學會和廣東省中醫藥學會主辦的移動醫療高峰論壇上,廣東12家三甲醫院移動醫療服務系統同時上線,此次同時上線的醫院一次性覆蓋了廣東省大部分中心城市。
隨著各類醫院開始密集布局,以APP為載體的“移動醫療”的熱度進一步升溫。有行業研究機構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現有移動醫療APP超過2000款;到2017年,我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將達125.3億元。與此同時,一些互聯網+企業、移動醫療公司也在競相在這一領域“落地”,醫療去中心化等聲音不斷涌現。例如,以BAT(百度、阿里、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已瞄準能夠貫穿掛號到診后互動的全流程生態圈。
據支付寶國內事業部、公共服務事業部副總經理劉新介紹,目前,支付寶已在國內6個城市提供就診掛號服務,上線的“未來醫院”超過60家。劉新坦言,醫療行業是目前最傳統的行業,支付寶將通過大數據和支付能力構建以患者為中心的智能醫療平臺。
無獨有偶,微信也在爭奪線上醫院的入口。微信支付產品總監殷潔在上述論壇上表示,目前,微信平臺大約有200多家智慧醫院落地;根據其中一家智慧醫院的數據,患者單日使用醫院的公眾號與醫院溝通的頻次超過4000次。
不過,對于目前的“移動醫療”浪潮,廣州陸軍總醫院主任醫師陳明(化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市面上的這些移動醫療軟件,只是一種改進看病流程的手段。“想要顛覆傳統醫療行業,還需對具體病種有針對性的細分,單純的手段上改變,離智能醫療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據了解,目前,由于醫療服務不對等原因,三甲醫院每日高企的門診量已讓醫生們焦頭爛額,這類醫院的大多數醫生沒有時間和動力顧及軟件上的內容。
深圳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蔡志明在上述論壇上也直言,三年前,移動醫療開始興起,很多公司來找醫院合作,有的想做預約掛號服務,有的想做電子病歷。醫院使用兩年時間后,效果并不好。“醫院的信息化分給很多公司做,(結果)各自成為了信息孤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