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王勇:“兩洋”協定對中國的反作用力

2015-06-18
来源:上海證券報

  眼下,以美國為首的“兩洋”貿易協定談判(“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TP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議”TTIP)正在提速。早幾天的G7集團峰會閉幕聲明表示,各國將盡快完成TPP與TTIP談判,最好在今年年底完成。有專家認為,“兩洋”協定建立的全面市場準入、原產地規則、貿易與可持續發展(環境、勞工)、競爭中立性等標準,將形成“對內高度貿易自由化、對外封閉”的閉合自貿區,將對中國等協定外國家形成較大沖擊。

  乍一看,美國主導的“兩洋”協定的確對我國加強國際自貿區合作增添了不少變數。在許多人看來,未來幾年,美國要雙管齊下,以期在太平洋以TPP為依托,在大西洋以TTIP為平臺,為其保持世界經濟霸主地位撐起兩根支柱。那么,無論TPP和TTIP何時達成協議,都將對世界貿易和中國產生深刻影響。有歐洲學者就公開宣稱:TPP+TTIP=EBC(Everyone But China,唯獨不包括中國)。由此,對中國的戰略擠壓效應更加突出,而中國也將不得不再次面臨著重塑的西方和更高標準的全球化。而筆者要說,“兩洋”協定更會為中國提升國際自貿區合作水平“加杠桿”。

  這些年來,世界貿易組織(WTO)主導下的“多哈回合談判”陷入停滯,與此同時,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地位在不斷上升,中國加入WTO后依靠出口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全球化中受益頗多,美國覺得自己沒有得到好處,不愿再給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優惠待遇。而且,隨著人民幣國際化步伐的不斷加快,美國認為中國在全球經濟金融方面的話語權和掌控力都在顯著上升,很快或將挑戰美國在全球的經濟金融霸權地位,這是美國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在多邊貿易體制談判的僵持下,美國想在雙邊和區域貿易自由化上“另辟蹊徑”,搶先制定新的貿易規則,從而繼續掌控世界貿易規則制定的主導權,借助“兩洋”協定拉上亞太一些國家和歐盟對中國形成合圍之勢。

  但是,事情還有另一面。世事滄桑,斗轉星移,今天的世界畢竟已不是1945年的世界,也不是1971年的世界,特別在經歷了2008年那場百年一遇的金融大危機之后,美國元氣大傷,不論華盛頓的政客們是否承認,至少相當一部分美國的學者都已看明白,美國在全球政治、經濟、金融等方面的影響力在不斷下降,許多事已力不從心。“亞太再平衡”,就是美國在自身實力相對衰弱的背景下,還要維護其在亞太大國的地位而提出的戰略。因為美國約42%的出口和近一半的進口來自亞太,所以,亞太地區對于美國來說太重要了。另一方面,在經濟全球化和多極化的今天,每個國家和地區都有自己的國情和區情,都有各自的自由貿易訴求及經濟自由化利益考量,所以,傳統的靠在全球生拉硬拽維護美國利益的所謂“利益集團”也很難再行得通了。

  更重要的是,近些年,中國以一個積極負責任的大國,本著“合作、共建、互利、共贏”原則,積極推動共建亞太自貿區、中國主導的主要惠及亞歐的“一帶一路”戰略、中國主導逐漸形成的中日韓自貿協定、東盟推動中國積極參與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CEP)”、更加緊密的中拉經貿合作關系以及昨天與澳大利亞正式簽署的兩國自由貿易協定,中國與各國合作空間正在大大拓展。根據中澳自由貿易協定,兩國貿易將增加160億美元。到2019年,占中國向澳大利亞進口總額93%的商品將實行零關稅,而且,作為全球第12大經濟體,澳大利亞成了與中國簽訂自貿協定的最大發達經濟體。在這樣的當口,美國所做的任何“動作”,都只能在為中國拓展國際經貿空間開路。所以,在保證亞太地區穩定的前提下,美國當然會與中國討價還價,尋求加強合作而不是設置障礙。

  對此,我們當然也該主動出擊,迎接國際經貿的新挑戰:一是加快培育我國的外貿競爭新優勢。近日,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加快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的若干意見》,提出在當前國際環境和國內發展條件都發生重大變化的背景下,要設法鞏固外貿傳統優勢,加快培育競爭新優勢,推動我國由貿易大國走向貿易強國;二是加快自身主導的自貿區談判,形成中國版本的自貿區網絡。目前,中國正與五大洲的29個國家和地區建設16個自貿區,已簽署并實施10個自貿協定。我國已超過美國成為多數國家最大的貿易伙伴。我國廣闊的市場與潛在的消費力,足以吸引眾多國家來談判建設自由貿易區;三是在關注TPP和TTIP談判進展的同時,也可采取包容戰略,也就是必要時可考慮加入TPP或TTIP,只要加入,美國想排斥恐怕也難。當然,中國加入關鍵是取得國際經貿規則的話語權與制定權,確保不被邊緣化,與此同時,可以繼續維護WTO多邊貿易體系的重要性,力促“多哈回合”談判的恢復。另外,在擴大傳統競爭優勢的同時創造新的比較優勢,以中國自貿區戰略應對美國自貿區戰略。

  (作者系中國人民銀行鄭州培訓學院教授,銀行業研究與診斷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