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中國的經濟發展慢了嗎

2015-06-16
来源:第一財經日報

  作者:鄒至莊

  本文的目的是用不同的角度來討論中國經濟發展是否慢了。我們要討論的角度,第一是生產,第二是工資,第三是消費,第四是近年國民生產(GDP)的增長,此外還有其他的因素。

  經濟發展可以用實際(除去物價變動影響的)GDP增長率來描述。GDP的增加有三個因素,即:勞動力與資本的增加及技術進步。我在2014年出版的《中國經濟轉型(China’sEconomicTransformation)》第三版的第五章中用了中國GDP勞動力與資本從1952年到2013年的數據,分析勞動力、資本與GDP的關系。發現從1952至1978年中國在計劃經濟時代沒有技術進步,GDP的增加都是由勞動力與資本的增加貢獻的。從1978年到2013年,GDP每年的增加約有2.8%是從技術進步而來。技術進步在后期沒有比在前期慢。這便是說,從技術進步的觀點看中國的GDP在近年還是像過去三十多年那樣在繼續增加。

  增加生產需要勞動力。經濟發展使得勞動力的需求增加。勞動力的供應大致受制于人口的數量,增加很慢。勞動力求過于供,結果使得工資提高。大家都知道,30多年中國的工資一直在增加。如果要研究中國的經濟發展是否慢了,我們可以觀察工資的增加近年來是否比從前慢了。

  根據2014年中國統計年鑒表4-11的數據,從1995年到2004年,城市居民的平均工資從5348元增至15920元;2004年到2013年,平均工資從15920元增至51483元。我們要除去物價的變動來算實際工資的增加。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在1995年、2004年和2013年分別是369.9、455.8和594.8(1978年=100)。2004年與1995年實質工資之比達到(15920/455.8)/(5348/369.9)=2.416。2013年與2004年實質工資之比達到(51483/594.8)/(15920/455.8)=2.478。因此實質工資的增加在后期并不比前期慢。用實際工資衡量,直到2013年中國經濟發展的速度并沒有下降。

  用另一個指標來衡量,我們可以察看中國城市居民的消費。根據2014年的中國統計年鑒表6-5,在1990年、2000年與2013年,城市居民每年平均消費分別是1278.9元、4998元和18022.6元。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在1990年、2000年和2013年分別是216.4、434.0和594.8(1978年=100)。2000年與1990年實質消費之比達到(4998.0/434.0)/(1278.9/216.4)=1.949。2013年與2000年實質消費之比達到(18022.6/594.8)/(4998.0/434.0)=2.631。可見城市居民消費的增速在后13年不比前10年慢。

  回到中國實際GDP增長率,根據中國統計年鑒表3-5,實際GDP的指數(1978年=100)在1995年、2004年和2013年分別是502.3、1087.4與2608.6。前9年增加到1087.4/502.3=2.165倍,而后9年增加到2608.6/1087.4=2.399倍,比前9年還高。再看近幾年實際GDP增長率,根據中國統計年鑒表3-4,從2008年到2013年分別是10.1%、8.3%、10.2%、8.7%、8.4%與7.4%。最后三年的增長比前30年平均約9.5%的速度慢了。下降的原因可以說是受到美國與歐洲從2008年開始的經濟不景氣的影響。一般人認為美國和中國的經濟都會復蘇,GDP或會回到從前的增速。雖然我們不能肯定中國的經濟發展一定會回到以前的狀態,但我們也不能用最近三年的數據來判斷中國GDP增速已經降低。

  研究GDP的增長是否還需要考慮在中國經濟發展時環境污染的增加?物質生產不足以代表經濟發展。但本文不討論環境污染,因為環境污染增速是相當穩定的,把它包括在經濟發展的速度中不會影響本文的結論。

  根據上面引用的數據,中國經濟發展的速度到2013年為止沒有降低。但我們不能說十年后也不會降低。當中國生產技術的水平接近美國以后,技術進步與國民所得的增速將會降低。只是到今天為止,我還沒有找到充分的經濟數據來說明發展趨緩的趨勢已經出現。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