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鐘偉:悲觀者繼續溺水 樂觀者難賺大錢

2015-06-16
来源:第一財經日報

  [對于中國經濟和A股市場而言,悲觀者可能繼續溺水,沒有浮出水面喘息的機會。但樂觀者也會發現,指數不弱,但賺錢的難度卻將越來越大]

  下半年快到了,如何看待下半年的市場?我們用極簡潔的方式來勾畫和預測一下:

  第一,歐美債方面:漫長熊市開始。目前歐美對低通脹的預期已十分充分,量寬難以加碼。如果世界經濟沒有二次探底的大風險的話,歐美債只有走熊,沒有其他可能。

  第二,美聯儲加息將尾隨市場而動。以美債為代表的長期利率已在持續走高之中,也就是說市場已在自動加息,目前美聯儲還沒有跟進。走在市場之后的美聯儲如果正式宣布加息,其也將僅影響到短端,對債的影響不大,但可能進一步抑制貴金屬市場和股票市場。

  第三,對于美股而言,將跟隨美國經濟一起走入平庸期。美國經濟在次貸危機之后,逐步走入經濟上的平庸期,美聯儲徘徊在加息通道的入口處,美股盈利增長前景平平。

  第四,大宗商品市場方面:陡峭的改善期已過,下半年將繼續鞏固。但G7在本世紀末放棄化石燃料的大膽設想,顯示G7已在空前的量寬之后嘗試管理全球的長期通脹預期。

  第五,對于中國經濟而言,悲觀者將犯錯。我個人認為二季度很可能是短期和中長期的增長底。2015年四個季度的增長,將呈現出差-平-好-平的格局,從5、6月兩個月的制造業、消費和地產的復蘇看,從投資者情緒看,二季度增長沒有低于7%的可能性,目前市場主流觀點以為,二季度增長率會向下,通脹會向下,這種理解是錯誤的,二季度很可能出現增長向上、通脹向下的出乎意料的最好搭配。下半年增長低于7%的可能性也幾乎不存在。從中長期看,考慮到目前GDP平減已負以及中美競爭的因素,很可能2016~2020年的增長中樞就在7%左右,而不是市場普遍預期的6%~6.5%。

  第六,央行寬松路程剛走了1/3,扭曲操作箭在弦上。從央行的考慮看,防風險、保增長、促轉型仍是核心。

  防風險在今年仍是金融系統性風險以及地方債務風險。至于股市,可能不是央行的焦點關注。央行離去年年底經濟工作會議上確定的信貸投放和M2增長目標仍遠,低于預期的通脹為央行鞏固增長勢頭留下了操作余地。這種余地可能主要是扭曲操作,財政部主導的地方存量債務置換,顯示出地方政府巨大的財務壓力。

  現在的局勢是,央行通過102號文,既有姿態,也有能力,更有必要通過PSL買入地方債。央行這樣操作,和扭曲操作沒有差異。崩潰的利率債有望起死回生。另外,排除人民幣在未來兩三年貶值的可能性。樂觀的話,明年IMF可能最終檢驗并確認人民幣成硬通貨。

  第七,投資者類型:深改淺,成長牛,“造反”也有理。

  目前的股市派別有三派:維持派堅持成長,“造反”派看估值,迷信派談深改。

  維持派主要是排名領先的公募基金,排名競爭和追求規模迫使它們別無選擇。它們仍有機會,但畢竟成長股太貴,一些高凈值的基金將不得不陸續封閉,以防范流動性壓力。創業板還有多大空間?盡管我們詳細分析了納斯達克過去25年的表現,卻仍不敢妄言。

  “造反”派主要是做絕對收益者。現在看,它們并非沒有機會,銀行、地產等都已有埋伏。

  “深改”派可能會最為失落,因為沒有任何既得利益階層會主動向市場妥協和共享利益。

  第八,港股是“阿斗”。

  盡管許多人看好深港通,其實這不現實,成長股勾兌在內地有龐大的產業鏈和利益鏈,從場外到場內,從公司到機構投資人,環環相扣,成長股股價的故事,猶如電影大片,從片子的構思、主角、情節、賣點、檔期都安排精確。港股也能這么勾兌嗎?

  再考慮香港政改的短期影響,香港社會轉型的“阿斗”頹勢,以及對港股影響最大的美股的前景,做港股?只怕是機會寥寥。

  第九,悲觀者溺水,賺錢不易。

  對于中國經濟和A股市場而言,悲觀者可能繼續溺水,沒有浮出水面喘息的機會。但樂觀者也會發現,指數不弱,但賺錢的難度卻將越來越大。公募基金現在應該祈禱的是,它們對成長的堅守,能夠感染私募和大媽們。

  (作者系北師大教授)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