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海歸”板塊將是A股下一個風口

2015-06-25
来源:新京報

  資本市場的發展需要優秀公司的支持,尤其在目前資金過于充足的市場,需要更多代表新經濟、新模式的公司來承接市場資金。

  在A股大牛市及政策推動下,中概股回歸正在成為越來越明顯的趨勢。完美世界、世紀佳緣、久邦數碼、盛大游戲、學大教育都相繼提議私有化。6月23日,上市僅半年的陌陌也發出了私有化要約,刷新了中概股“閃退”紀錄。

  彭博數據顯示,12家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今年迄今已經斥資106億美元回購股份以謀求從美股退市從而回歸A股。而收到私有化邀約的公司則已經有23家,創歷史之最。分析人士預計,這股私有化大潮將會延續到今年年底,很多中概股將會不惜一切代價摘除現有的VIE結構,回歸國內市場,為下一階段資金需求做準備。

  盡管部分美國投資者認為,中概股高價IPO、低價私有化的做法存在“利用”嫌疑,中概股上市公司決策層“過于短視”。但不可否認,在境外上市,雖然上市比較容易,但估值又常常得不到認可,想要再融資更是困難重重。因此,尋求跨市場套利最大化,是此輪中概股回歸潮的重要驅動力。畢竟,相對美國市場,A股市場對同業公司給予的估值高出許多(目前在美上市中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約為17倍)。

  以中概股美國退市回歸A股的第一單為例,從事安防、消防行業的中安消借殼飛樂股份實現A股上市,它在美國市盈率僅為7倍,而回歸A股后動態市盈率輕松超過百倍;而暴風科技作為中國第一個打破VIE架構回歸A股的公司,股價譜寫從個位數一路飆漲至327元的財富神話;借殼宏達新材的分眾傳媒最終股權評估值為496.32億元,相比納斯達克退市時市值幾乎翻番;這些都為其他企業起到絕佳的示范作用。

  為留住和吸引更多本土優質企業,政府層面正在出臺更多針對性措施。國內證券市場對科技公司上市的政策松動也為中概股回歸A股打通了道路,同時,注冊制的臨近、上交所戰略新興板的推出,都將成為中概股回歸A股市場的助推器。

  中概股回歸A股,從宏觀上對中國經濟肯定是有利的。回歸A股的企業,大多集中在傳媒電信、網絡游戲等新興領域。當下的中國,正處于傳統經濟向新經濟轉型,“互聯網+”的普及,以及金融改革和創新等三個周期疊加的特殊時間窗口,正需要這些企業為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貢獻力量。

  而對于A股市場而言,優秀的中概股回歸,也能夠為投資者提供優質的投資標的。資本市場的發展需要優秀公司的支持,尤其在目前資金過于充足的市場,需要更多代表新經濟、新模式的公司來承接市場資金。據預測,未來兩三年內回歸的中概股總市值預計可達2000億,將來“海歸”板塊市值或會超過萬億。

  需要警惕的是,這些準備回歸的公司,并非全部是優質公司,如果那些在海外市場“混”不下去的公司,一到A股就立刻成為“香餑餑”,成為炒作對象,只會令A股市場的投資現狀更為扭曲。只有當真正優秀的、有品質的公司越來越多地在A股上市,貨真價實的“海歸”板塊將為A股市場長期可持續發展吹來一股清風。

  □王瑩(第一財經研究院宏觀研究員)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