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副秘書長 陳嘉琪
最近有聲音對「全港性系統評估」的目的及價值提出疑問。讓我們一起認識「全港性系統評估」,了解為何香港需要一個系統評估。
不為排名 不構成壓力
「全港性系統評估」屬低風險評估,旨在評估學生分別在完成小三、小六及中三時,中、英、數三科的基本能力。由於每位學生只須完成評估的部分題目,「全港性系統評估」不會也不能考核學生個人成績。由於數據非用作篩選學生或將學校排分等級,「全港性系統評估」不應為學校和教師帶來爭取排名及資源方面的壓力,亦不會間接給家長及學生構成壓力。
「基本能力」是指學生於小三、小六及中三完成時,達至最低而可接受的知識與技能的水平,有能力繼續下一個學習階段的學習而不需額外支援。因此,學生應可透過日常的學習以獲取基本能力。因應評估而進行額外操練,或購買額外的「全港性系統評估」練習試題(部分練習的內容其實超越了基本能力的要求)皆非必要。反之,學校應給予學生鼓勵和空間,透過合適的方式(例如閱讀)更有效地學習。
為了消減校內過度操練的風氣,教育局於2014年4月宣布不向個別小學發放他們在「全港性系統評估」的基本能力達標率。學校無特別原因去操練學生,反而應計劃如何善用「全港性系統評估」題目分析報告以了解學生的強項及弱項,從而提供具針對性的學習支援。
依靠數據 促進校內學習
「全港性系統評估」自2004年實施以來,每年為學校提供具質素及可靠的數據及資料,發揮促進學習的評估功能,協助教師根據評估數據及學校本身的發展需要,制訂改善學與教效能的計劃。
除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考評局)曾在2008年進行問卷調查,其中96%回覆的受訪學校確認教師有參考「全港性系統評估」的數據以改善教學計劃外,教育局亦於2011年及2013年蒐集教師及家長的意見。大部分教師認為學校報告有用,同意「全港性系統評估」能讓學校通過一套客觀的系統,尤其能分析整體學生在小學階段的能力,以及早跟進和提供相關的學習支援。
非港獨有 可助檢視政策
全港的評估數據有助政府檢視政策及整體地為學校提供適切支援。教育局及考評局每年都舉辦研討會,幫助教師善用最新的客觀數據。教育局同時會以不同形式的校本支援服務及分享網絡去建立教師在分析評估數據、發展校本課程、學與教和評估策略的能力。
不少國家,如澳洲、加拿大、美國,甚至一些發展中國家,都為年幼學生進行相類似的評估。取消「全港性系統評估」會被視為在這方面的倒退。
具學習效能的學校不會視「全港性系統評估」數據為評估學生表現的唯一指標,或用作學校之間片面的排名或比較。這些學校會配合校內其他評估資料,善用「全港性系統評估」題目分析報告,了解學生在各學習範疇的強項及弱項,從而優化學與教。
我們在此呼吁學校準備「全港性系統評估」時,要顧及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避免為他們帶來不必要的壓力,影響學習效能。教育局會繼續透過不同渠道和學校同工及家長保持溝通,聽取他們對「全港性系統評估」的意見。主要信息亦會透過研討會、宣傳片(www.youtube.com/watch?v=lV0UITxdPaM及www.youtube.com/watch?v=DwyPEmTD3R8)、小冊子及其他適當的渠道發放,藉以消除大家對「全港性系統評估」的誤解。
我們相信,假以時日,學校會以專業的角度逐步調整過度操練的風氣,為校內的評估文化帶來正面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