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5

企業債不違約,為股市護航?

2015-07-02
来源:鳳凰評論

  近期,面臨不斷積累的企業債務,國家發改委召開了“發揮企業債券融資功能,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電視電話會議,態度就是企業債不能違約,並提到:“國家發改委核准的企業債券規模增長的很快,去年發行規模達到了8461.98億元,目前存量接近4萬億。這裏面,城投債占了很大的比重,存量超過了2萬億”。

  不難看出國家已經開始高度重視企業的債務積累問題,並在股市暴露出極大脆弱性的環境下表示企業債不能違約之說,再次引起極大地爭論。大多數學者認為,對於企業債不能違約,重點還是要控制生產領域。產能過剩的持續、通縮的顯現、利潤的下滑的生產領域確實需要關注,從今年二季度宏觀經濟報告《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報告(2015年中期)——低迷與繁榮、蕭條與泡沫並存》中的數據看,生產企業利潤下滑仍然嚴重,2014年底和2015年初企業債務加權利率在8%,企業的銷售價格下滑了4.6%,比去年同期下滑240個基點。

  企業不違約能在生產領域保持住十分重要。開始重視企業債高企的問題是好事,但必須配套相應的去杠杆措施,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企業的去杠杆應放在中國宏觀去杠杆戰略中。從國外的經驗和國內的現實看,宏觀去杠杆不能“一刀切”,還需重視去杠杆對其他領域的外溢影響。另外,給家庭部門加杠杆仍需謹慎。

  雖然經曆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經濟加杠杆,迫使近幾年我國經濟都以降杠杆為主調,但明顯的事實是,雖然我國目前地方政府負責和企業負債高企,但我國中央政府債務和家庭部門債務還很低,同時,債務去杠杆過程中產生的經濟連鎖反應目前難以消化,迫使我們必須分層次分階段的慢慢去杠杆,避免“一刀切”激烈的去杠杆。

  從地方政府部門和企業層面看,一是老生常談的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轉動不暢問題仍是大問題,反腐敗的深入不可避免地加重了這種不暢,債務問題嚴重制約了地方經濟發展,下滑十分嚴重,這就迫使政府采取對沖債務約束的一系列措施,但為保證經濟目標,這些措施又不能太劇烈,預示著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必將長期存在,去杠杆化十分漫長。二是企業債務仍在積累,當前經濟下行和股市大波動的環境下,國家是不敢直接給企業去杠杆的,因為企業部門的激烈去杠杆化必然會導致經濟增速下降和股市的震蕩,近期一次股市的嚴查杠杆,就在原本下跌的股市上加了把力,可見在經濟步入改革攻堅期,資本市場極具脆弱性的硬約束下,企業去杠杆化不可能激烈“一刀切”,而需要循序漸進,找准時機,在大的政策框架下積極發揮市場的調節作用和企業自身的內調整動力。

  近日,火熱的央行降息降准確實在利息成本的角度給企業降了回杠杆。

  從中央政府層面看,給地方降杠杆給中央加杠杆的說法其實早已流行,而隨著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增加,這種通過給中央政府加杠杆促經濟增長的說法再次興起,支持者認為從美國、日本的經驗看,通過中央政府加杠杆應對經濟下行有效果,我國中央政府負債率不到40%,還有空間。但筆者認為,至少在現階段中央政府還沒到盲目加杠杆的時候。

  從家庭部門看,給家庭部門加杠杆,很明顯在中國這將是愚蠢的選擇,這可能是中國經濟最後一片淨土,現階段家庭部門良好的資產負債情況應該無條件保留,雖然通過給居民加杠杆可以極大地刺激消費,助力房地產回暖等,但中國過高的償債成本仍是制約。另外,中國有龐大的人口體系,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當前良好的家庭部門債務情況是保證中國社會正常運行的基礎。

  另外,在去杠杆化的過程中我們還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需要充分認識中國去杠杆化過程所具備的階段性特點。從經濟表現和去杠杆程度看,我國處於去杠杆化過程的第二個階段的初期,其一般分為三個階段,即早期衰退階段、私人部門去杠杆化階段以及經濟回升和公共部門去杠杆化階段。在這個階段,經濟將持續下行,債務繼續積累,企業和家庭部門負債開始增加,政府負債率達到一定高值,但各部門間杠杆率之間的差異仍給刺激政策留有空間。

  其次,需關注通過股市給企業去杠杆可能帶來的風險。通過債務置換、放開兩融、取消存貸比和央行降息、降准等一系列寬松的政策來刺激股市繁榮,確實在企業去杠杆化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是現階段股市的潛在風險仍在積累,波動可能更為頻繁,泡沫破裂帶來的市場震蕩,影響將更為巨大。

  再次,理性認識經濟“新常態”。在經濟改革的攻堅期,理性認識新形勢新變化十分重要,《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報告(2015年中期)——低迷與繁榮、蕭條與泡沫並存》就提到:“2015年中國宏觀經濟將在各類數據超預期回落中步入新常態的艱難期”,指標的下滑、困難的顯現是調整改革時期的必然,當前認清環境、准確把握現階段經濟運行的基本特征和規律、找准問題的根源以及想辦法解決好問題才正常邏輯,盲目拖延時間、恐慌應對只會是無謂之選。

  最後,在具體的政策選擇上,一是必須要辯證的看當前我國各領域杠杆的持續積累,通縮的債務附加效應也在被動的加快債務累積;二是避免盲目推出大規模刺激政策,下半年仍需重視財政政策在“穩增長”方面的積極作用;三是高度關注各領域高杠杆率導致的長期金融風險和產能過剩問題;四是地方政府和企業去杠杆要與經濟增長取得平衡,抓大放小,中央財政應更多集中於基礎設施、教育、醫療等領域,而現階段盡量避免家庭部門加杠杆。 (作者:時英)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