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5

對中國股市“計劃經濟”模式的反思

2015-07-13
来源:和訊網

  2015年的“六月股災”,其開場和收場,均與國際其他資本市場無可比性。中國股市有其特定的邏輯,誰能摸到這一邏輯的邊際,誰就可以在中國股市大發其財。其“罪魁禍首”,不在杠杆、不在買空賣空,而在這一邏輯本身。

  非常遺憾的,這次股市震蕩,並沒有引起人們真正的重視,即反思我國股市的缺陷,而是在整個“救援”過程,充分地發揮了這一缺陷的“優勢”。很顯然,這一股市震蕩後的後遺症,將影響中國資本市場乃至整個市場經濟制度環境,在相當長的時間成為一個充滿疑慮的市場。

  中國資本市場,業經產生就是一個缺乏自省的市場。所有的監管,都著眼於政策造市,為了滿足行政意圖而為其“保駕護航”。

  中國注定要為自身的“政策驅動市場化改革”這一模式買單!而所謂的“災後重建”,更凸顯這一運動式“資本市場”的計劃功能。中國的市場經濟本身,則是計劃的產物,所有的市場,無不是先有“計劃”即行政意圖,然後再通過政策去做杠杆完成。

  只要這一模式不反思、不轉變,整個市場包括資本市場,所有的問題就只能反複出現、而且愈演愈烈,風險的敞口只能越來越大,從而將所有變革逼上懸崖。

  “六月股災”無疑是一個警示!中國需要從戰略遠見及對中國發展路徑進行反思,股市之災,僅僅是中國問題的集中反映,而在股市發生的問題,無一不牽動或與整個市場缺陷和矛盾相關,而且屬於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緊密程度。何為“重建”?“重建”什么?毫無疑問是信用和信心!在這個市場環境裏,所有的參與者或主體,都需要信用生態鏈的鏈接。而政策與法律互為糾結,則只能置信用之立於不堪境地。

  中國需要對中國股市反省,以此為入口,進而對自身的國家發展道路進行反思,譬如近三十餘年前的“貓論”肇始,到1990年代之後的中國股市至今,中國的跛腳改革,在一只腳凝滯、另一只腳加速度瘋狂奔跑,而注定會跌跤的必然邏輯方面,不是如何防范跌跤風險,而是從根本上解決導致跌跤的可能性因素。

  從“貓論”之不管白貓黑貓、逮住老鼠就是好貓的不擇手段賺錢為終極目標,到股市不管公司是誰、只要不停地進行股票翻炒,就能有錢賺,等於向全國老百姓(603883,股吧)發起了炒股總動員。因為炒股不需要任何技能,任何股民只要長蹲K線就會成為股評家,因此中國出現了一個龐大的股民社群。而與此同時,各種政策推波助瀾,不斷地制造政策行情,專注於實體經濟的群體,主業利潤已經永遠趕不上股市的暴富臆想。企業主紛紛丟棄主業而抽出流動資金、甚至貸款投入股市,而老百姓已經不再相信什么勤勞可以致富。

  毋庸置疑,股市是個好東西。但中國股市,從一開始即是為了急功近利的需要而出現的。換言之,假如沒有股市也可以滿足行政經紀目標的需求,中國股市能不能產生,則可能會打問號。

  中國缺乏股市戰略,則體現於對股市的行政工具性這一定位。而不是將股市真正作為市場經濟體制的資源優化配置機制,予以充分尊重而遵循其本質規律。

  很顯然,政府已經習慣並得意於對股市的操縱或幹預,視一波又一波的政策股價行情為行政績效的指標或符號。一旦股價不聽話、不如意行政意願,就會通過密集政策進行合圍,逼其就范。

  事實上,市場並不是就一定“老老實實”地任由政策取向擺弄,比如政府行政手段刺激經濟,民間資金很豐富但就是不配合,最終政府只能幹脆印錢來保證經濟刺激行動的實施。一方面,民間大量閑散資金擁擠堆積,一方面政府大開印鈔機,多方湧向股市,泡沫股價致公司價值與價格倒掛,唯有不斷地通過杠杆釋放龐大資金供給。當然,政府很樂意看到這一局面,而股民也可以有火中取栗的概率而很受歡迎,沒有進入股市的老百姓亦聞風而動,養命本錢和老本兒開始投入,以期盼得到比銀行利息高幾倍的收益。

  中國股市由此呈現“繁榮”,股市使股民得了神經病後很精神,一有風吹草動就神經兮兮、高度緊張,瘋言妄語,擾亂了自己也擾亂了決策。亂燉一鍋粥。蓋因為所有的生存希望寄托於股市,股市成為火藥桶,每一只股票,都成了一根火柴。無論哪一根火柴點燃,就可以引發連環爆炸。

  在這一環境裏,賺到錢焦慮,賺不到錢也焦慮,富人焦慮、窮人更焦慮。

  假如股市給一個國家的人民,帶來的是如此的精神窘迫,就說明股市從本質上就是錯的。

  當然不是。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股市?以及中國股市有多不正常,已經沒有多少人去知道。股份制本是中國人民真正當家做主人、民主化的契機,最終淪為視股票馭使的“民“。

  文化大革命,加深了公民變“人“的民即被人馭使的奴隸; 股市則不但讓公民成人奴、還且成股的民即股票的奴了。

  中國人民如此被劣化而不自知,還在為被劣化唱贊歌,這就是中國精神景象。 而資本市場因實體經濟需要而產生,最終回歸實體經濟而循環,這是資本市場原始功能。實體經濟無論在產業、產品型態上怎么變化,都是原始產品需求的供給者,這是恒律。

  與此同時,中國股市這一急功近利,殃及於實體經濟及整個市場經濟品質,則是產品不求精但求快,以至假冒偽劣遍地而成慣性。

  如同文革過後三十多年,不管經過沒經過、了解不了解的人,都在義憤填膺地譴責,而無多少人反思我們自己人性的缺陷。

  中國股民亦對股市集體卸責,在畸形的股市浸淫日久,如同文革時期一樣,都已經麻木、無視、甚至對股市的“道德性”職能喪失已習以為常,如股民對股票公司的分紅訴求、以及股市對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功能,要遠遠高於股票本身。

  其間,政府及監管部門,一直放任、縱容甚至有意容忍股市或上市公司種種不正常而“正常”化。中國股市成為不擇手段,一味唯利是圖、打砸搶的壞孩子甚至惡霸。

  一些著名經濟學家如什么“X股份”等,使勁鼓勵中國市場無道德生存,淪為文革時期的吹鼓手,而人民日報每每對股市發聲,就是文革之梁效社論的作用了。

  每逢股災,歐美資本市場就是一輪完善和調整,而中國股市從監管到股民,沒有誰去反思這個市場的缺陷,都在一窩蜂捕捉小道消息、忙著支招幫監管者補窟窿。

  所以,文革過後仍有文革、股災之後仍有股災,只能欲演欲烈,而無任何良化可能。

  至於這一次股市震蕩,所有“空”還在那裏,不增不減;杠杆還在那裏,只會長不會短。(作者:崔新生)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