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290

中寧枸杞子里的養生密碼

2015-07-27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網訊】近日,記者隨香港新聞聯會采訪團到訪寧夏。炎炎七月中,那一片塞上江南是個清涼世界,乾燥而涼爽。沿賀蘭山東麓、黃河岸邊穿行,沒有想象中的漫漫黃沙與荒涼,卻連連遇到成片綠洲,滿植葡萄、西瓜、蔬菜與枸杞。這里沙質土壤堿性重,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是許多植物得天獨厚的生長樂園。

  在寧夏的枸杞之鄉中衛,枸杞正是收獲季節,一串串鮮紅的果子掛在枝條上灼灼亮人眼。中衛栽種有20萬畝枸杞,栽種歷史、民間傳說、養生功效都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香港商報記者 林濤

  枸杞為茄科植物Lycium chinense Mill,枸杞子為乾燥成熟果實,為藥食同源的地產藥材,以寧夏為正宗產地,又以寧夏中寧出產的為最佳。

  中寧縣位於寧夏中部,黃河穿境而過,為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過渡帶,典型的大陸性季風氣候。西漢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設縣,已有2125年的置縣史。得黃河滋潤,盛產特色農副產品。在中寧的枸杞田中,記者看到成片種植的植株高一米多,每一根柔軟下垂的枝條上,最前端是紫色、紅色、白色的小小花朵,中段是青青的果實,后端就是紅色的待采成熟果。據介紹,枸杞是邊開花邊結果,六月開始已經進入采摘季節,一般每隔一周摘一次果,不然就脫落地上失去食用價值了,當地的老老少少以至附近地區的人們,每到這時候,大批匯聚到中寧,頭頂烈陽采摘枸杞,今年采摘大軍有10萬餘人。摘枸杞計件算工錢,采摘一斤可得1.5元,每天人均采摘量40公斤左右,每天收入百餘元。中寧縣20萬畝枸杞,每畝枸杞鮮果年產量在1500公斤左右,預計僅采摘一項就為采摘工帶來10億元收入。

  枸杞的結果期較長,6、7、8三個月連續產果后,經過一個月休整,從9月下旬開始產秋果,直到10月霜凍來臨,果農每年享受到四個月的收獲喜悅。

  枸杞是寧夏的一張名片,形成上下游成龍配套的產業鏈,種植、采收、深加工,是一個年產值上百億的大產業。如中寧國際枸杞交易中心每天有一二百噸枸杞乾果交易上市,通過超市、網售平臺分銷到各地。許多枸杞生產企業建立質量追溯系統,用手機掃描包裝袋上的二維碼,就可辨別真偽,而且產品施肥、灌水、采收、烘乾、檢測等信息一覽無餘,一家企業的精品枸杞為此買到每斤350粒780元,還頗受歡迎。

  陟彼北山 言采其杞

  悠悠4000年栽種史

  「六月杞園樹樹紅,寧安藥果擅寰中。千錢一斗矜時價,絕勝腴田歲早豐。」中國藥典中稱枸杞子為「寧夏中寧出產枸杞乾果」,自然奠定了寧夏、中寧在枸杞界之地位。

  枸杞子歷史非常久遠,殷商時期就有「杞」字見載於甲骨文中,其種植年代必在甲骨文之前,至少有4000多年歷史。兩千多年前的《詩經》305篇,有七篇歌詠枸杞,其中六篇在《小雅》,一篇見於《國風·將仲子》中。

  《詩經》中七篇有六篇很難確認,獨《小雅·北山》,開篇兩句「陟彼北山,言采其杞」,意思是:登上北山那座山梁,采點枸杞子嚐一嚐。北山,就是橫亙於今天寧夏中寧香山地區的丘嶺,山川原野上盛產枸杞子。中寧枸杞作為枸杞原產地和正宗產地之赫赫聲威不是虛名啊。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