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290

《湖湘文化通史》首發 聚焦湖湘文化精髓

2015-07-27
来源:香港商報

岳麓書院

  【香港商報網訊】由岳麓書社出版的《湖湘文化通史》叢書近日首發。該書耗時4年,在國家出版基金的大力扶持下終於付梓。評論認為,《湖湘文化通史》系統論述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質、梳理湖湘文化發展源流、探討湖湘文化構成要素,具有極高的價值。是迄今為止對湖湘文化從萌芽、形成到發展、壯大的過程最全面、最權威的分析總結和評述,填補了湖湘文化沒有通史性著作的空白。

  岳麓書院院長、《湖湘文化通史》主編朱漢民先生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湖湘文化文源深、文脈廣、文氣足,在中華文化史上做出了重大貢獻,對中國乃至世界文明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中國目前在文化上是相對弱勢的國家,這和中國五千年文明古國的地位不相匹配。在文化斷層導致出現價值真空的今天,中國迫切需要從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找價值源頭,填補價值真空。香港商報記者 趙啟東 何雯

  300萬字巨著展現湖湘文化發展史卷

  湖湘文化是指以湖南為空間範圍的區域文化,是中華文化體系中獨具特色、又居於重要地位的地域文化。近20年來,湖湘文化成為各界人士與中外學者關注和思考的重要文化現象,陸續出現了不少卓有成就的研究成果,但沒有出現一部關於湖湘文化的通史性著述。

  談到湖湘文化,坐落在長沙岳麓山腳下的岳麓書院是湖湘文化一個繞不開的高地。這座千年學府是湖湘文化的發源地和湖湘學派的重鎮,見證和參與了千百年來湖湘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朱漢民先生擔任岳麓書院院長20多年以來,完整恢復了傳統岳麓書院的教學、藏書、祭祀三大功能以及最盛時期的建設規模,推動了千年學府岳麓書院在當代的復興與發展。外界也希望岳麓書院能再次承擔起推動湖湘文化復興發展的重任。

  2010年中國社科規劃辦重大項目招標項目中列有「地域文化研究」,朱漢民教授以《湖湘文化通書》為題申報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并獲得立項批準。《湖湘文化通史》正是其中的一個子課題。經過長達五年的集體努力,《湖湘文化通史》這部近300萬字的煌煌巨著誕生問世。朱漢民介紹,《湖湘文化通史》全書共五卷,包括《上古卷》《中古卷》《近古卷》《近代卷(上)》《近代卷(下)》。上古湖湘文化卷(先秦時期)大量利用考古學材料來描述湖南先秦文化;中古卷指秦漢至隋唐時期,湖湘文化得到進一步發展和演變;近古卷指宋元明清時期湖湘文化的崛起和發展歷程;第四卷、五卷即近代卷,則重在探求在民族與社會的雙重危機下,古代湖湘文化如何建構一個相容中西文化的近代化轉型,從而實現中華民族獨立、社會進步的目的。

  湖湘文化孕育「湖南人精神」

  近100多年來,青史留名的湖南人燦若星辰。「一部中國近代史,半部由湘人寫就」:魏源、曾國藩、左宗棠、譚嗣同、黃興、蔡鍔、毛澤東、劉少奇、彭德懷……「惟楚有才,於斯為盛」,貼在岳麓書院門口的這副對聯,寫盡了湖南人的特性和定位。一代又一代杰出湖南人士鑄就了舉世聞名的「淳樸重義」、「勇敢尚武」、「經世致用」、「自強不息」的精神,被新文化運動領袖陳獨秀稱之為「湖南人精神」。

  為什麼湖南會出眾多的人才,又為什麼會形成卓越的精神氣質?一方水土孕育一方人,湖湘文化為近代湖南人才的興起提供了思想基礎和精神養料。

  以「經世致用」之精神為例,早在宋代的湖湘學派就已經興起了「經世致用」的學風,湖湘學派創立者胡宏曾語,「務聖人之道者,必先致知,及超然有所見,方力行以終之」。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王夫之崇尚實學,隱居40年,著書立說,博采眾家之長,將經世致用之學推向極至。但王夫之在世時其學不彰。他卷帙浩繁的著作被塵封了將近百年,直到道光年間,始由新化學者鄧顯鶴等先后匯刻24種,共157卷,稱《船山遺書》。到太平天國時期,經曾國藩、曾國荃兄弟廣泛收集,在原有基礎上擴充匯刻為62種,計298卷,仍稱《船山遺書》,從此王夫之的學說與影響方日漸擴大。嘉慶、道光年間賀長齡、魏源編輯刊行的《皇朝經世文編》也起到了很好的啟迪人注重經世的作用。

  湖湘文化孕育的「湖南人精神」深深烙在了中國的發展進程上。在岳麓書院的講壇檐前懸掛著「實事求是」的匾額,這4個字后來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思想路線。朱漢民說:「岳麓書院的這塊匾額,是民國湖南公立工業高等專門學校(湖南大學前身)校長賓步程所撰。1916~1919年間,毛澤東曾寓居於岳麓書院的半步齋,在這裹每日面對『實事求是』匾,深受『實事求是』精神的影響。」

  吁從優秀傳統文化中尋發展動力

  魯迅先生曾說:「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而自從晚清以來,中國卻開始飽受外來文化的強勢壓力。

  「近百年來,中國注重國家富強,加之在片面強調向西方尋找真理,過分否定傳統文化,這導致了今天嚴重的文化斷層。」朱漢民說,文化斷層導致的價值缺失,造成現代企業沒有敬畏感和責任感,是今天出現很多食品安全問題等經濟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

  朱漢民認為,當代中國經濟面臨一個十分重大的問題,一方面,經濟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另一方面,仍然沒有真正建立起具有深厚中國文化背景的企業家精神和企業文化。如何從深厚中國的文化為現代企業家精神和企業文化的建設提供動力和資源,這是一個十分緊迫的任務。「湖湘文化的許多價值理念、人格理想,完全能夠為現代企業家精神和企業文化的建設提供動力和資源。譬如,湖湘文化強調,聖賢的道德人格修養必須和豪杰的經世能力和事業開拓結合起來,王船山提出『有豪杰而不聖賢者矣,未有聖賢不豪杰者也』,他鮮明地表達出自己關於『聖賢-豪杰』在理想人格理念,即一切有志向的士君子一方面必須能夠堅持聖賢的道德人格修養,另一方面他必須讓自己成為有堅強氣質、經世能力、事業開拓的豪杰之士。這種人格理想完全能夠成為現代企業家精神的精神動力和企業文化的思想資源。」朱漢民說。

  朱漢民同時指出,文化的傳承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可能要花幾十年才能將文化的斷層填補起來。中國經濟建設只花了30年就起來了,但是文化建設卻不一定能在30年解決問題。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