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寧夏,有西部的壯麗,又兼具水鄉的靈秀。記者隨香港新聞聯采訪團走訪寧夏多個景區,寧夏博物館、西夏王陵、沙湖、沙坡頭、納家戶清真寺、紅寺堡移民舊址……雖是走馬觀花,亦被其自然形態、文化內涵和人文精神所感染。古老的黃河文明、神秘的西夏文化、濃郁的回鄉風情、雄渾的大漠風光,構成寧夏旅游的多姿多彩。香港商報記者林濤
抵達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銀川,幾乎立刻被濃郁的回鄉風情纏繞。街巷中不時閃過清真寺挺拔的星月尖頂,身著回族服飾的男女老少以及飄蕩的手抓羊肉的濃香。寧夏被稱為中國的「穆斯林省」,該省外宣辦提供的資料顯示,2014年末總人口661.54萬人,回族占到了35.7%。
回族的歷史可追溯到唐朝,彼時眾多西域各國「胡商」「蕃客」順著絲綢之路到訪中國;到了元朝,蒙古人金戈鐵馬橫掃歐亞大陸,東、西方交通進一步打開,更多信仰伊斯蘭教的中亞各族人來到東方,散居在中國各地。在平坦富庶的銀川平原、在溝壑縱橫的六盤山區,回族與漢族及其他民族互相通婚,互為鄰里,成為真正的寧夏人。
本地處內陸的寧夏,在今時中國加快「一帶一路」建設、擴大向西開放、加強與阿拉伯國家和穆斯林地區交流合作的新戰略形式下,成為華北、東北通往中東、中亞最便捷的陸空通道,反而占得了先機。在采訪期間,寧夏正積極準備第二屆中阿博覽會(中阿經貿論壇),這是一個面向阿拉伯國家開放的國家級、國際性會展活動。銀川中阿博覽會論壇主會場已經封頂,閱海灣CBD中的中阿之軸位景觀優美,寬度達90米,由伊斯蘭長亭、景觀水系、大型雕塑和綠化帶組成,展現阿拉伯國家悠久的歷史文化,體現中阿文化和諧交融。穆斯林文化更多融入民眾的生活中。在吳忠的回族新村,回民經營旅游生意,客人來自十餘個國家地區以及港臺、內地20多個省市,一個旅游局認證掛牌的接待專戶,旅游年收入到10餘萬。在永寧縣著名的納家戶清真大寺,正在齋月中的村民們晚八點以后才可以喝水、進食,仍照常接待游客。阿訇非常友好而開放地,帶記者四處參觀,又親自演示制作「開齋小吃」的食材與制作過程。納家戶清真寺占地9000平方米,是一座少有的將中國傳統建築風格和伊斯蘭裝飾藝術融為一體的清真寺,由禮拜大殿、邦克樓、望月樓、廂房、書房、沐浴房組成。據記載為元初貴族后裔納性子孫從陝西移居寧夏后於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所建,距今已有480年歷史。邦克樓高21米,是一座三層木體樓閣,飛檐層起,朱門彩柱,中伊合璧。禮拜大殿由100多根直徑60厘米的木柱撐起,面積1102平方米,可同時容納1500多人禮拜,肅穆莊嚴。
古堡舊村新影荒涼是看點
銀川的鎮北堡是明清時期的邊防要塞,歷經風吹雨打,20世紀初已成廢堡。已故著名作家張賢亮先生80年代初開始,以兩座古堡為基礎創辦西部影城,以古樸、荒涼、原始、粗獷、民間化為特點,展示往昔中國西北鄉鎮風情,先后有上百部影視劇在此地拍攝,獲得極大美譽度與極佳的經濟效益以及令同行豔羨的旅游業績。
鎮北堡西部影城這種以「荒涼」為買點的方式,逐漸為更多的寧夏人所借鑒。其中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移民舊址是規劃發展較好的一處。紅寺堡區是寧夏最年輕的市轄區,也是中國最大的生態移民扶貧集中區,國家揚黃灌溉工程建成啟用后,約20萬人逐步搬遷移居到有水更適合生活的地方。記者走進原同心縣新莊集鄉整體搬遷后廢棄的村莊,村頭一棵杏樹伸展枝條,結滿小小的果子,但一座座院落里空無一人,傾倒的圍牆,丟棄的石碾,窯洞中土炕還在、糊牆報紙清晰辨得出內容……據介紹,紅寺堡區還有關口、朱莊子等類似的28個舊莊落,在該區規劃的移民保護區內,共留存有廢棄的院落近7000座,房屋、窯洞和羊圈近萬間,還有零星分布的古老的城址、清真寺、廟宇、道觀等,目前已經按規劃全部保護起來,一方面進行生態修復,一方面修舊如舊,作為一道獨特的歷史景觀,發展旅游。
沙湖與沙坡頭沙與水的變奏
人們都說,沙湖是寧夏必游景點。在乾旱少雨同時蒸發量巨大的西北,擁有萬畝水域、500畝沙丘、2000畝蘆葦以及上千畝荷池的沙湖,是生命綠洲、百鳥天堂和游人樂園。沙湖歷史久遠,明代《嘉靖寧夏誌》中已有「沙湖」的名字,文化因素的融入是最近的事情。乘坐電瓶車駛入沙湖景區,導游指點我們注意查看路邊一段段斷續的半米高土堆,「那時明代的長城遺址,估計當年有4米高。」一座稍微完整的烽火臺被設做小景點,供游人觀賞休憩。
幾處拐彎后,一面瀲灩波光跳躍著出現在面前,萬畝水域,真有些海的氣魄。換乘平底游覽船,緩緩朝著湖水深處駛進,清風徐徐,蘆葦,在岸邊密布成了綠色的牆;至水面開闊處,又一叢叢在高出水面的土墩和沙梁上挺立著。茂密葦叢成為鳥類的棲息繁衍地,春天是鳥兒最多的時候,蘆叢中處處鳥巢,鳥蛋密布,百萬隻鳥兒流連盤旋堪稱一絕。導游說,鳥兒最喜歡吭食甜甜的蘆根,過冬的鳥兒直到5月才動身遷徙到西伯利亞。
我們去的時候,大多數鳥已經飛走。不一會兒,我們在鳥島的棧道,看見一隻年輕的黑天鵝儀態優雅游過來,旁若無人梳理羽毛、彎曲頸項。更多的鳥兒,黑天鵝、白天鵝、白鶴、黑鶴、野鴨把鳥島當成了自己的家。與沙湖相鄰的「沙丘」,環湖連綿起伏,它是賀蘭山前洪積扇地貌形成過程中的沉積物由砂、沙礫和少量土相融而成,顏色金黃細膩,與碧綠的湖水相映成趣,湖光沙色、沙水共生,如此盛景并不多見。
寧夏另一處以「沙」為景的景點是中衛沙坡頭,位於騰格七里沙漠最南端,黃河第一入川口處。右岸是香山、左岸是沙洲,山、沙夾黃河,景觀奇特,是「世界壟斷性旅游資源」,也是「中國最美的地方」。
沙坡頭還是一個少有的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治沙成果於一身的綜合景區。為保衛包蘭鐵路順利穿越沙海,人們用最經濟、簡潔、原始的方法「草格沙障」馴服沙魔,實現了人進沙退,在全世界也是一種創舉。「五帶一體」防風固沙體系曾榮獲國家科技最高獎,與「兩彈一星」同殊榮。
沙坡頭的沙丘更壯觀,呈月牙形佇立在黃河拐彎處,高100多米高,長2000多米。景區利用沙丘建成中國最大的天然滑沙場,游客從丘頂乘坐木板做自由下滑,途中只能用自己的手掌控速度和方向,兼做剎車,砂礫飛揚,尖叫陣陣。沙聲因氣候的不同、在一天的不同時段,或如琴、箏錚錚脆響或如像洪鐘巨鼓,沉悶渾厚。也可乘坐纜車下到黃河邊,飽覽不斷變化的兩岸風光。而乘坐羊皮筏子漂流黃河,劃到河中間聽艄公歌一曲信天游,幾乎成了游客在沙坡頭景區的壓軸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