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290

東涌歷史印記漫遊古炮台風光

2015-08-06
来源:香港商報

   

北城墻東側炮台

  【香港商報網訊】東涌新市鎮僅在幾十年間發展為新型住宅區,區內每幢高樓傍海依山,單位主人坐擁美景,但殊不知,萬丈高樓之下的真正主人是扼守東涌海灣百餘年的清代古炮台(不包括嶼南分流炮台)。當年清政府為防禦海盜侵略,阻止鴉片貿易而築建炮台,今時成為遊客的好去處。保存完好的香港法定古蹟東涌炮台最值得一看,其城牆上的6門大炮黝黑光亮,炮口直指東涌灣。炮台旁的商戶指出,東涌炮台布局不遜澳門炮台,惟當局宣傳推廣不足,配套應設停車場,方便市民泊車。 香港商報記者 周駿

  香港大嶼山不僅是離島中最大島嶼,它更是珠江三角洲口扼守中國的主要船隻通道。清政府(1644年至1911年)以大嶼山作為重要的邊防據點,由於嶼北的大澳和東涌兩地可以安全地泊船隻,清政府在大澳駐紮清兵30名,而東涌未有軍事設施,嶼南分流雖有炮台但是鞭長莫及,故清政府為了加強東涌防禦海盜侵略,阻止鴉片貿易,嘉慶年間築建東涌炮台。根據《廣東通志》記載,1817年,兩廣總督蔣攸銛和阮元先後題准於東涌口建汛房8間,並於石獅山腳建炮兩座。東涌小炮台及東涌炮台互相照應,與屯門隔岸相對,扼守大嶼山北岸,保衛珠江口岸。

  北城牆共6門大炮

  市民和遊客參觀,可先由東涌市中心乘坐11號或11A號巴士於上嶺皮村落車,向前走左側所見東涌炮台牌坊,拾級而上便是東涌炮台,抬頭看到北面正門的「拱東涌門」,穿過涌門迎面所見原東涌公立中學一排平房,而整個東涌炮台面積為187米乘739米,城牆以花崗岩砌成,設有三道拱形城門,除了北面正門的「拱東涌門」外,東面有「接東涌門」及西面的「聯東涌門」崗亭。6門大炮設於北城牆之上,城牆東西均設有石階,東北城牆設有4門大炮。

  炮身刻字最早鑄造1465年

  建於花崗石及水泥的基座上的炮身有鑄於1465年、1729年和1843年的字樣,炮身所鑄漢字及鑄造年份清晰可見, 據學者考證此東涌大炮並非炮台原有,而是由不同炮台移來作裝飾東涌之用。西北城牆上則有兩門炮直細而長。

  北城牆所有大炮原本是指向東涌灣一帶,現時被逸東的建築物所阻擋。1898年英國租借新界,清兵自炮台撤退後,炮台遂被廢棄。日本佔領香港時期,被日軍佔用。日本投降後,炮台所在地被港英當局用作警署之用。沿東西涌門崗亭石路可以到達南面城牆,由城牆望至後山,夏日裏顯得清靜涼爽。在東涌炮台內操場可見有展覽中心、已停辦的東涌公立學校舊校舍及舊東涌鄉事委員會等。

  大排檔擬闢停車場吸引遊客

  參觀完由「拱東涌門」走出,可見東涌炮台牌坊內有兩間大排檔,其中,新東記大排檔股東之一的何少文介紹,他原在大嶼山北醫院開店,租約期滿結業,兩年前便欲在東涌炮台做大排檔,數月前才有機會租1000餘呎地方開大排檔,現時,平日有六成生意,周六、周日可以有九成生意可做,東涌炮台規模不及澳門炮台,但布局和保存完好,不遜澳門炮台,惟當局宣傳推廣不足,又無停車場,股東和業主擬在炮台周邊私地上自建停車場,吸引更多市民和遊客參觀和享用美食。

  小炮台位處碼頭附近山坡

  早於東涌炮台建造的東涌小炮台在嘉慶二十二年建成,它位於東涌碼頭附近臨海的山坡上,由東涌炮台參觀完後,走過天橋穿過逸東至舊馬灣涌村碼頭臨海的山坡上,需時約30分鐘。

  炮台麻石拆作修橋只剩護牆

  1980年,當年政府在山坡上發現炮台遺。一道曲尺形的圍牆,牆角有一處平台。它的位置與《廣東通志》記載,嘉慶二十二年曾在大嶼山東涌石獅山腳建造兩座炮台相當接近,故被認為是該兩個炮台的其中一支,相信曾有7間兵房及1間火藥局,但現時只剩下一個護牆,現時已被列入香港法定古蹟。炮台用麻石建造,棄用後原本尚維持完整,其後因為附近的「馬灣涌橋」崩塌,有僧人就地取材,拆毀大部分炮台取用麻石修復馬灣涌橋,命名為「彌勒橋」。

[责任编辑:董慧林]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