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全球金融市場進入險惡期

2015-08-18
来源:香港商報

  顏安生

  2008年至2010年因美國金融海嘯和歐洲債務危機的相繼爆發,全球金融市場經歷了一次劇烈波動。當時,為了穩定各自的金融市場,各國央行紛紛出手使出各種招數,國際投資者也在這一波金融海嘯和全球性的市場劇烈波動中受到洗禮。近年來,雖然國際金融市場并不穩定,尤其發展中國家金融市場危機不斷,但并未爆發大的國際金融危機,隨著美國金融市場的穩定和歐債危機的漸趨平息,全球金融市場似乎要進入到一個新的平和階段。

  金融危機山雨欲來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自2014年國際石油價格出現持續暴跌以來,由此而引發的新的金融風險正不斷顯現,進入2015年,全球金融產品除美元和人民幣保持相對穩定外,幾乎全線處於崩潰狀態。無論石油價格還是黃金價格,無論鐵礦石價格還是糧食價格,幾乎在一夜間跌到了谷底。國際商品市場的這種慘淡景象在兩年前是不可想像的,但今天卻活生生地展示在世人面前。如果到此為止也就罷了,更可怕的事情可能還在后頭。

  近日,國際上各種聳人聽聞的負面消息不絕於耳,譬如,馬來西亞遭遇索羅斯式攻擊,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或重演;QE效果有限,經濟學家看淡歐元區經濟前景;油價暴跌激化中亞國家危機;越來越多的國家陷入滯脹,債務危機正在擴散,等等。如果諸如此類的問題惡化下去,那麼全球金融市場極有可能暴發新一輪的危機,因為無論是全球經濟還是國際金融市場,在經歷了美國金融海嘯和歐債危機之后,已經元氣大傷,十分脆弱,到目前為止都沒有得到必要的恢復,已經承受不起哪怕是一場中小型危機,然而,目前看來,全球各地出現的問題都有可能引爆一場大中型危機。從這個角度來看,全球金融市場已經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險惡期,隨時有爆發金融危機的可能性。

  投資者謹慎小心為上策

  從過去的經驗和教訓來看,相對來說,大型經濟體抗沖擊能力較強,而小型經濟體抗沖擊能力較差。然而,自2008年以來,由於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相繼陷入危機,這些大型經濟體的抗沖擊能力也大不如從前,因而,一旦危機爆發無論小型經濟體還是大型經濟體,首先考慮的是自保,寄望依靠別人來打救是不現實的事情。當然,香港是一個例外,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的事實告訴我們,中央政府不會置香港危難於不顧,即便當時在國力十分貧弱的情況下,中央政府都毅然出手幫助香港抗擊國際金融大鱷,何況今日國力已經位列世界第二,更當會牢牢看護好香港。

  然而,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面對險惡難測的國際金融風雲,謹慎小心應為上策,雖然危機發生是風險與機會并存,但真正能夠把握機會者少之又少。2008年美國爆發金融海嘯之后,香港曾爆出「雷曼迷你債券」事件,當時由於該事件轉化成為了政治事件和社會事件,因港府直接介入最終令絕大多數投資者保住了自己的血本,但此事的教訓是十分深刻的。面對國際金融市場出現的重重危機,香港的金融監管部門要時刻向投資者發出投資警示,金融中介也必須作出充分的投資評估,以供投資者參考,而投資者則應該清楚認識到,如果出現投資失誤,就必須要為自己的投資決策負責,寄望政府為自己買單已經沒有可能性,香港不會再出現第二次雷曼迷債事件了。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