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战后出生日本人有道歉义务吗?

2015-08-18
来源:香港商報

  這次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戰后70周年談話發表后,周邊國家如中、韓、朝等都表達了強烈不滿。這些國家的輿論普遍認為,安倍這個談話雖然也間接提及了「道歉」、「侵略」等詞,但都是在引用過去日本政府的道歉事實,所以與其說是對當事國道歉,不如說是自我標榜。說白了,這不過是安倍及其幕僚經過反覆權衡后,在維護自己的右翼歷史觀與敷衍受害國之間玩的一個平衡而已。不僅如此,安倍這次還拋出了一個新觀點:日本戰后出生的人已經超過總人口的八成,這些「與那場戰爭沒有任何關系」的日本人及其后代,「不能再背負繼續謝罪的宿命」。

  那麼,安倍的這個看似有理的說法能站住腳嗎?

  國家責任不能因代際更迭而消除

  誠然,二戰已經結束整整70周年了,當年戰爭的直接參與者基本上都已年過九旬,再過若干年,他們中可能就沒有人在世了。從戰爭責任上說,戰后出生的一代人的確不應對當年的侵略行為背負任何道義上的責任。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就可以與當年的戰爭撇清關系。因為就國家而言,日本對受害國應肩負的道義責任是永遠的。而國民就是國家的主人,國家責任理應由國家主人來承擔。在戰爭直接參與者逐漸謝世以后,向戰爭受害國道歉的責任理所當然地應該轉移到當代國民身上。從表面上看,這有點「父債子償」的意思——從法律上說,父與子都是各自獨立的法律個體,彼此不承擔連帶法律責任——但實際上,國家的責任并不能因國民的代際更替而消除,這個道理,就好比父親經營公司期間負下的債務,在父親故去以后理應由繼任公司法人代表的兒子償還一樣。這里,二代人之間的關系不僅是血緣上的父子關系,更是兩代法人的更迭。

  戰后一代尤需強化史觀教育

  其實,考慮到戰后出生的日本國民的情況,他們更應強化歷史觀教育。因為他們未曾經歷過戰爭的磨難,對戰爭的慘酷沒有親身體會,因而對歷史的感受遠不如上一代人更深。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一代日本人受到的歷史教育往往是歪曲、片面甚至荒謬的。比如,他們普遍認為,日清戰爭(甲午戰爭)是日本跟中國為爭奪朝鮮的宗主權而進行的戰爭,根本就不是侵略戰爭,戰爭的結果則是讓朝鮮擺脫了清政府的控制。而發生在中國領土上的日俄戰爭,是日本為抵擋沙俄南下控制中國東北、華北和朝鮮所發動的戰爭,其結果是把東北從沙俄手中壓回,并還給了中國,日本只是相應地獲得其應有的在華利益而已。至於太平洋戰爭中日本對東南亞各國的侵略,現在的日本人普遍認為他們是解放者而非侵略者。因為當時這些被侵略國家都不是獨立國家,而是西方的殖民地。日本人在這些國家領土上發動的戰爭,趕跑了西方白種人,為戰后這些國家的反殖民獨立運動的勝利打下了基礎。

  需要指出的是,持上述歷史觀的當代日本國民并不是少數,而是具有普遍性。有鑒於此,讓戰后出生的日本國民代表國家為當年的侵略行為道歉,也是對其進行歷史觀教育的一個方式。

        香港商報評論員 余永勝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