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東門美食故事,舉辦「東門美食論壇」,評選「東門十大美食」,名人評菜……一年一度的「東門美食節」如約而至。除此之外,東門購物節也將在8月31日拉開帷幕。現如今,逛東門不僅僅是購物,很多都是沖著其琳瑯滿目的美食去的。但是關於東門的美食文化,即便是老深圳人,也不見得清楚。在美食節期間,記者也循著味道走訪東門鴻展中心城的餐廳,與餐飲界知名人士、店主暢談飲食熱點話題,探尋這些美食背后的故事,尋找屬於東門的味道。香港商報記者 易小婧 朱求真
形成於明代中期的東門老街,是深圳歷史文化積澱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深圳人的根。鴻展中心城企劃總監鄧先生告訴記者,東門美食自東門開街以來就小有規模,擁有悠久的歷史,最初的食街以臨時小攤小賣為主,有很多風味的美食、小吃、乾果,例如糖葫蘆、米餅、小籠包等各地的美食。鄧先生感嘆,時代變遷,當時的漁村美食街已經變成了高樓林立的商業中心,而當年很地道的味道,也都消失在林立的商廈中了。
鄧先生說起,很多老深圳人能都知道東門原來有一條南塘食街,最早的深圳海鮮街就在這里,當時一想到吃海鮮不去海邊而是來這里。動輒上萬一餐的價格也讓這里成為當時較為高端的餐飲中心。在改革開放初期,很多港商都會來這里吃飯談生意。如今現代化商業餐飲連鎖店占領東門美食市場,鴻展中心城也從地域文化、品牌、安全衛生等方面選擇了綠茶餐廳、許留山、太興、左麟右李等餐飲企業入駐,讓東門的餐飲日趨規模,風味方面更加豐富。
太興
茶餐廳里的香港情
一杯冰鎮原味奶茶,一份明爐燒鵝,一段茶餐廳里的香港情……一說起茶餐廳,你已聞到奶茶香,想象坐在卡位上的對話,看到「大哥」邊吃飯邊講數。所以,所謂茶餐廳文化,并不是無中生有或過度詮釋,從美學、服務到菜式味覺,茶餐廳是自成一派的香港風格。
現在的餐廳做的不僅僅是味道,更是環境與服務,太興也是如此,與市場上大多數的港式茶餐廳相比,太興的環境是一大特色,我們以往對茶餐廳的印象可能就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便捷簡單的餐飲,更加適合男士和忙碌的上班族以及學生。而太興給人的感受是沒有港式茶餐廳的影子,也沒有普通茶餐廳的那種隨意,給人的是更加舒適的環境,裝修里滲透著時尚的元素與氣息,營造出更高的品味,頗有些藝術抒情的味道;雖然,這里不能像酒店、西餐廳那樣有足夠的空間,但太興的精心和細緻,讓人感受到西餐一樣的環境。
太興對於食材的嚴格選擇,如同對待藝術品般認真謹慎。太興茶餐廳經理吳小姐告訴記者,很多人以為菜好吃,師傅的手藝好就可以,其實不然。從選材開始,就嚴格選擇供應商以保證出品的品質,收貨時偶爾更會用尺來測量原材料是否符合標準,近似苛刻的要求以保證出品的完美。菜品的烹飪技巧也尤為獨到,醬料的制作亦十分考究。無論是餐廳裝潢還是菜式出品,太興餐廳都升華到藝術品的層面。在結合了傳統與摩登的元素,亦保留傳統美食精髓的太興餐廳里,細品慢味間,不僅僅是港式美食,更是享受一種從容的生活方式,一種令人心動的滋味。
關於特色美食,吳小姐推薦地捫菠蘿咕嚕豬頸肉,選用優質豬頸肉秘制,外脆里嫩的肉,酸甜可口的菠蘿,濃郁的湯汁。無論是作為主菜或餐前開胃菜,都非常不錯哦。還有太興選用斯里蘭卡紅茶,經過煲茶、撞茶的工序,再配上優質牛奶,配成的太興奶茶,入口幼絲滑,打動無數食客,續寫香港奶茶傳奇。而旺角菠蘿油和芒果松餅也以其地道的港味深得食客喜愛。
左麟右李
兩個大明星一塊「靚」招牌
譚詠麟和李克勤組成的「左麟右李」在樂壇闖蕩多年,深入人心。當大家哼著熟悉的「嗱嗱
聲抖一抖,別再啪著燙斗嗱嗱聲飲啤酒,又喊濕你枕頭」時,兩人又「嗱嗱聲」高舉這塊靚招牌進軍飲食界,在香港開起粥粉麵店,隨即將餐廳開到了深圳東門鴻展中心城負一樓。從音樂界轉投飲食業,「左麟右李」這塊招牌能否繼續打出名堂?
「左麟右李」餐廳裝潢現代又同時透出懷舊氣息,店內的牆身上貼了很多香港老照片,地板瓷磚、窗花讓人不禁想起舊時的茶室,杯碟碗筷都印著「左麟右李」字樣,店內的電視一直循環播放著左麟右李演唱會。
譚詠麟向來對飲食有研究,對經營餐館也有經驗。他最喜歡的食物是雲吞麵。「其實是這樣的。我覺得香港人有這樣的習慣,無論是什麼階層--有錢人也好、普通市民也好,都喜歡吃雲吞麵。因為香港人喜歡『快靚正』。」校長表示,希望能夠做到適合街坊口味「快靚正」的雲吞麵。
綠茶
甘願排隊的「綠茶」餐廳
在沒有預訂的情況下平均等待時間在1至2個小時,即使這樣,去「綠茶」排隊用餐的人依舊絡繹不絕。如今,在綠茶排隊似乎已經成為一種流行。
詛咒排隊所耗費的時間、精力,但當終於坐到餐桌前后,立刻各種拍照、簽到、發微博。后面還必然標注:#我在綠茶#。這也似乎很矛盾,所有的抱怨聽上去更像是一種炫耀。7年時間里,綠茶從杭州擴張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開一家火一家。現在,它是這些城市的就餐時間段里排隊時間最長的餐廳之一。
2005年,綠茶創始人路妍,在杭州靈隱寺邊的一座小山上開了一家「綠茶青年旅社」。靠著朋友介紹朋友的口碑相傳,在2年的時間里,這家青年旅社成為了「驢友圈」和「暴走族」們熱愛的地方,「慢慢就火了」。
開設這家青年旅社的資金約50萬元,大部分來自於朋友的借款。1年后,她就完全回本。在2007年,由於杭州市政府對這一地塊的改建被迫搬走。而此時,她已經賺到了第一筆資金。
每一個產品都需要有一個故事。就像餐廳的名字一樣,這種故事往往會給這個品牌帶來一種「光環」效應。但光有這個故事還不足以使「綠茶」成為一個讓人們來排隊的地方。
從環境開始,路妍就沒有僅僅把綠茶變成一個傳統意義上的餐廳,相對於同等價格的餐廳,這里燈光并不明亮,反而較暗,也更多地利用木頭、竹子等體現「綠茶」這個名字的材料。路妍覺得,這也是綠茶想要傳達的品牌理念,希望能提供一個輕松、自在、貼近自然的環境,就像你坐在大樹下的院子里,前面是一大片綠茶園。而這樣舒適環境的營造,和路妍的心思是分不開的。綠茶的細節之處都十分考究,大到裝修風格,小到桌椅擺放。老闆娘和丈夫兩個人經常會在一起細心討論,包括設計門框,要收集哪一些老家具,店里的音樂等等都讓路妍花盡心思的。
許多同類型餐廳的定價要比「綠茶」高,而同等價位的餐廳又無法提供同等的用餐環境,「綠茶」的競爭力很快顯現出來。4年來,「綠茶」的客單價一直維持在50元至70元左右的範圍內,但其翻臺率維持在6至8翻,最高12翻。而他家的特色菜,比如麵包誘惑,它的靈感來自於香港的麵點;「綠茶」烤肉的做法源於雲南;而店里的一些甜品,是路妍看到某個臺灣的美食節日,特地跑到高雄的六合夜市學來的。
綠茶餐廳一直想要傳遞的是舒適、輕松的理念。這也讓很多初次去「綠茶」的顧客,之后成為了「綠茶」最忠實的粉絲。
東門町
總有一款故鄉的味道
位於深南輔道和人民北路之間的東門町,延續了東門的繁榮,在這個方圓之地,你盡可嚐遍中國的美食:成都涼串串、城隍廟小籠包、夫子廟秦淮小吃、北京烤鴨、臺灣雞排、香港燒鵝、東北大餡水餃……還有蒙古的燒烤、韓國的料理、東南亞的咖喱,應有盡有……
「深圳是打工人群的聚集地,大家背井離鄉來深圳打工,都有思鄉情結,我們希望大家來到東門町,都能夠找到家鄉的味道。」東門町美食街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目前,該美食街的小吃品種已經達到2000種。無論你來自哪里,在東門町,你都能找到家鄉的小吃和兒時的味道。2014年央視錄制的《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曾在東門町美食街現場取景,東門品種豐富的特色美食得以精彩呈現,享譽全國。
唐宮
偷得一晨香暖時光
周末,起了個大早。洗漱整裝,飲杯香早茶,提提精神,喚起食慾。然后一家人出門去,找間茶樓食早點,品嚐各款點心的美味,說說家長里短……這個場景在深圳很是常見。廣東人都嗜好飲茶,飲早茶也是深圳人的一個生活習慣,是「食在深圳」的一大特色。
早茶,漢族社交飲食習俗。談及廣東的傳統文化,早茶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清代同治、光緒年間,就有「二厘館」賣早茶。廣東的茶館有早茶、午茶和夜茶三市,以飲早茶的最多。唐宮的早市清晨開門較早。茶客坐定,侍應生前來請茶客點茶和糕點,廉價的謂「一盅二件」,一盅指茶,二件指點心。配茶的點心除廣東人愛吃的乾蒸馬蹄糕、糯米雞等外,還增加了西式糕點。
茶點分為乾濕兩種,乾點有餃子、粉果、包子、酥點等,濕點則有粥類、肉類、龜苓膏、豆腐花等。其中又以乾點做得最為精緻,賣相甚佳。如招牌蝦餃,以半透明的水晶餃皮包裹兩三隻鮮嫩蝦仁,舉箸之前已可略略窺見晶瑩中透出一點微紅,待入口以后輕輕一咬,水晶餃皮特有的柔韌與蝦仁天然的甜脆糅合出鮮美的口感,讓人回味無窮。而各色粥點,如及第粥、皮蛋瘦肉粥、生滾魚片粥等,皆以綿軟順滑的粥底,配上不同肉魚蛋類,再以香脆蝦片、青嫩蔥花佐之,撒上一小勺胡椒粉,喝來綿糯爽甜,鮮味濃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