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 曾俊華
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3年提出發展「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計劃建立貫通亞洲、歐洲、非洲的經貿合作走廊,統稱「一帶一路」。
2014年,中央政府開始落實構想,最受國際注目的,當然是倡議開辦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以及註冊成立絲路基金。要了解「一帶一路」,我認為要先從這兩個金融機構入手。
根據習主席今年2月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的發言,亞投行的主要任務是為亞洲基礎設施和「一帶一路」建設提供資金支持,而總值400億美元的絲路基金,則是服務於「一帶一路」戰略,按照市場化、國際化、專業化的原則開展項目投資。換言之,亞投行與絲路基金將分別擔當貸款和直接投資角色,對象同樣是「一帶一路」沿線的新興市場。
「一帶一路」沿線60多個國家,當中不少為發展中的新興市場,它們的硬件相對落後,又同時擁有龐大的勞動力,它們對於基建設施和創造就業都有很大的需求。
根據亞洲開發銀行推算,2020年前亞洲地區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將高達每年7300億美元,現時亞洲開發銀行和世界銀行的機制,並不足以為亞洲國家提供足夠支援。
我前年帶領香港商貿團訪問緬甸和柬埔寨,便親身經歷基建落後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緬、柬兩國的基建都比較落後,道路網覆蓋不足,影響貨物出口能力,而供電不足、經常停電亦令工廠難以暢順生產。在緬甸設廠的港商告訴我,工廠每天得到的電力供應往往不足5小時,他們甚至要自備小型發電機,隨時緊急供電。
亞投行和絲路基金的成立,正好彌補這方面的不足,為亞洲國家的基礎建設多提供一個融資渠道,支持大大小小的工程上馬,為相關國家提供大量就業機會之餘,亦能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從我國的角度,亦可以透過深化區域合作,以解決目前外貿順差過大、產業產能過剩等問題。面對目前內地高儲蓄率的環境,亞投行和絲路基金都能為資金和外匯儲備提供「走出去」的機會,過程中亦能帶動內地產業升級、促進人民幣國際化等等,可見「一帶一路」戰略對於我國和沿線地區國家,確實能夠締造互惠共贏。
事實上,自從國家宣布牽頭籌組亞投行後,不少國家紛紛宣布申請加入,反映它得到國際社會廣泛的支持和認同。
亞投行和絲路基金的成立,標誌著金融業將為整套「一帶一路」戰略擔當引領角色,這對於作為國際金融和高端服務中心的香港,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信息,而我相信在「一帶一路」戰略的實踐過程中,香港亦能夠在多個環節擔當「帶路」的角色。
善用各式平台
香港作為一個細小和外向型的經濟體,單靠本地700萬人的市場,並不足以承載目前龐大的經濟規模。長久以來,我們都是吃「四方飯」,透過開發海外新市場來推動本地經濟增長。
香港的金融業和其他三大支柱產業,即貿易物流、工商專業服務和旅遊業,都在國際市場擁有領先優勢,而「一帶一路」底下擁有龐大人口、有待發展的新興市場,無疑為我們的產業提供非常龐大的發展機會。
我初步認為香港可以在以下五個方面為「一帶一路」戰略提供高效的平台,各國政府或非政府機關,以及世界各地的持份者,都可以透過這些平台推動各式各樣的發展項目。
集資融資平台
正如前文所述,金融業將成為「一帶一路」的「領頭羊」,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若能發揮好我們的優勢,必定能夠擔當關鍵角色。我相信,香港能夠發展成建設「一帶一路」的主要集資融資平台,為各個基建項目提供所需資金。
香港是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一,也是全球最具規模的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和亞洲最大的資產管理中心,各地資金匯聚於此,「一帶一路」的發展項目在香港可以進行比較低成本的融資,無論是上市集資、銀團貸款、私募基金、一般債券、點心債、伊期蘭債券等等,我們都具備經驗豐富的專業人才,設計出最合適、成本最低的融資組合。
我特別想介紹近年開始在香港發展的伊斯蘭金融概念。由於宗教關系,伊斯蘭國家一般不會采用常用的派息債券形式集資,以其他形式作為收入(例如物業租金)的伊斯蘭債券遂應運而生,並在過去十年急速增長。由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不少是信奉伊斯蘭教,我相信這種融資產品對於它們將會甚具吸引力。而過去兩年,香港政府已先後兩次發行伊斯蘭債券,兩次都獲得AAA的評級和數倍的超額認購,這些寶貴經驗,對於未來推動「一帶一路」項目,定能派上用場。
事實上,我早前到北京拜訪亞投行籌備處金立群秘書長時,已就香港如何在金融方面協助亞投行的工作,與金秘書長交換了意見,我除了邀請亞投行考慮在香港設立辦公室外,我們亦討論了亞投行未來利用香港的金融平台發債。我相信以香港金融業的豐富經驗和國際網絡,亞投行在香港發債,將很容易與全球投資者接觸,而發債的成本亦相對便宜。
商貿促進平台
香港作為國際商貿中心,我們擁有高質素的專業人才和龐大的商業人脈網絡,在國際市場擁有良好信譽,這些條件對於協助各地政府和企業尋找合適的合作夥伴,促成商貿合作,是很大的優勢。
貿易配套方面,香港是亞洲主要的航空和航運樞紐,物流網絡遍及全球。香港未來若能在航運方面增加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聯繫,將有助促進相互間的貿易往來,而「一帶一路」沿線的企業,亦可以利用香港的高端物流服務,實踐全球供應鏈管理。作為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我們的金融機構能夠為各地的對華貿易提供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服務,減低買賣雙方的匯率風險。
另外,我們目前還是亞洲最重要的會議展覽中心、采購中心、商業配對中心。多個在香港舉行的商貿會展活動,是全球或者亞洲規模最大的,可以協助各地政府和企業尋找合適的商業夥伴。
高端專業服務平台
專業服務方面,香港在多個領域,包括會計、法律、建築、工程、管理等均人才輩出,達國際最高水平,無論是集資融資、盡職調查、風險管理、企業管理、審計會計、物流銷售、品牌推廣、法律仲裁、建築規劃、工程測量等方面的服務,都有足夠條件參與各地的基建和經貿項目,亦能夠為內地的相關單位,提供高質素的專業支援。
至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我相信它們對各類高端專業服務也同樣有殷切需求,例如鐵路、機場、港口的營運和管理,供電、供氣等基礎設施的規劃和建設等等,香港在這些環節都達到國際最先進水平,以效率高、服務好、價錢合理見稱,而業界也有輸出相關服務的經驗,可以顧問服務或參與營運管理,甚至直接投資回報合理的基建項目。
調解仲裁服務近年在香港有長足發展,我們的法律專業人才除了服務本地客戶,亦迅速擴張服務對象至海外市場,若香港能夠成為「一帶一路」的調解仲裁中心,為沿線地區間的商貿糾紛提供服務,對於本地法律界是相當龐大的發展機會。
多元旅遊平台
香港中西文化薈萃,既有大都會的動感魅力,也有大自然的怡人景色,有購物和美食天堂之稱,加上地理位置優越,一直都是全球最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之一,「一帶一路」沿線的民眾,過去較少來香港旅遊,這些新興地區是香港旅遊業值得開發的市場。
香港與澳門、珠三角的景點互補性很強,香港又處於東北亞、東南亞的交接位置,發展一程多站、郵輪旅遊的潛力很大。
除了訪港旅客之外,香港市民一向喜歡外遊,業界可以把握機會,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旅遊市場,向香港市民推介新旅程,同時促進香港和這些地區的民間交流。
新興產業平台
除傳統支柱產業外,我相信我們的新興優勢產業也能夠受惠於「一帶一路」。例如:香港可以協助沿線地區培訓人才、為它們提供醫療衛生、產品檢測認證服務。
我們的科技產業、創意產業,包括電影、文化等等,已發展出不錯的基礎,具備了「走出去」的條件。以科技為例,我們的大學和香港科學園內的企業,在供水、鐵路監測、能源、醫療、通訊等方面,都有不錯的科研成績,獲得國際認可,陸續進軍海外市場,它們都有能力為「一帶一路」沿途地區的基礎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港府從三方面配合
自去年開始,香港政府已陸續啟動了一連串與「一帶一路」有關的工作,例如我們已於去年12月向中央政府提出香港加入亞投行的意願,中央政府反應正面。按目前的安排,我相信當亞投行在明年初正式開始運作之後,香港就能以非主權國成員的身份,正式申請成為亞投行成員。
即使我們未正式成為成員,相關財金部門的同事,已與亞投行方面保持緊密聯繫,我們在明年初舉行的亞洲金融論壇(Asia Financial Forum),亦會舉辦「一帶一路」的主題環節,並邀請亞投行代表出席。
另一方面,我在宣布今年的預算案之後,已經指示同事著手研究香港如何配合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目前我們的工作主要分為三方面:
第一方面是加強調研。「一帶一路」沿線幅員廣闊,有一些經濟體是我們的緊密貿易夥伴,有些卻不是我們熟悉的地區。我們應該更深入認識這些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背景,從而制訂開拓新市場的優次和切入點等策略。我已經邀請貿發局進行這方面的研究,並舉行相關的貿易研討會。
第二方面是增加官商聯繫。由高層官員帶領商界代表團訪問「一帶一路」國家,可以直接與當地政商領導會面,加強雙邊聯繫,尋找合作機會。我打算先拜訪一些新興的區域樞紐國家。這些國家有一定的基礎,增長潛力較大。我將會在今年秋天展開前往東歐的行程,到明年再出訪較陌生的中亞地區。如果有合適的機會,我希望可以聯同內地省市一同出訪,創造更大的協同效應。
第三方面是締結雙邊協定。我們會按經濟優次,推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商討各類雙邊協定,促進雙邊貿易、投資、人流、物流,包括商討航空服務協定、避免雙重課稅協定、自由貿易協定、促進和保障投資協定等等。
「一帶一路」戰略是國家第三次重大改革的主要藍圖,奠定國家進一步經濟發展的大方向,前瞻性和可持續性是關鍵因素。要讓「一帶一路」帶來的機遇,能夠轉化成為實質的經濟效益,我認為由政府擔任引領角色,在政府與政府之間的G2G層面推動合作關系,在促進貿易和保障投資之餘,亦必須要利用市場力量,以市場規律考慮資源配置、合理回報和風險管理,追求與各國長期的合作關系,確保合作項目在商業和環境上都是可持續的。為了令香港的平台能夠維持公平和高效,一視同仁、重視法律和程序規範也是必須維繫的。
香港社會特別是工商界朋友,已普遍了解國家「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認同它將成為香港下一輪發展的重心。事實上,「一帶一路」沿線涵蓋十億計人口的發展中國家,對香港而言實在是極具發展潛力的新興市場,它們的情況和改革開放前的深圳和華南一帶相當類似,將它們作個類比,這些新市場很可能就是香港未來30甚至50年的主要經濟增長點所在,如何利用我們的優勢,好好把握「一帶一路」帶來的機遇,值得香港全社會認真思索。
(轉自《紫荊》雜誌9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