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中國經濟放緩 印度彎道超車?

2015-09-11
来源:FT中文网

  大放光芒的印度回來了。至少,許多喜好夸夸其談的印度人會讓你如此認為。隨著中國經濟放緩、市場動蕩和政策制定能力遭到質疑,印度似乎真的就要接替中國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大型經濟體。許多印度人的言論,讓人想起10年前印度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上次執政期間盛行的“印度大放光芒”(India Shining)運動。他們從中國遭遇的困境中看到的不只是一線機遇。

  印度財長阿倫?亞特力(Arun Jaitley)在接受BBC采訪時表示:“像印度這樣一個增速可達8%至9%的經濟體,當然擁有堅實的臂膀為全球經濟提供支撐。”執掌同名消費品集團的億萬富翁阿迪?戈德瑞吉(Adi Godrej)稱,現在正是印度“大放光芒”的好時機。在各種“超越中國”(move-over-China)言論中,最激烈的言辭之一出自財政國務部長賈揚特?辛哈(Jayant Sinha),他說,新德里已經準備好從北京手中“接過全球增長的接力棒”。他興奮地告訴比哈爾邦(印度最窮、最落后的邦之一)的聽眾:“用不了多久,印度就將在增長和發展方面把中國甩在身后。”

  表面上看,印度有樂觀的理由。隨著中國逐步減少對過度投資的依賴,經濟放緩不可避免。根據官方的說法,中國經濟今年增速將下滑至7%。更有可能的是,這一速度會很快降至5%,或者更低。與此同時,印度經濟增速預計將達到7.7%。

  不同于許多其他新興經濟體(包括其他金磚國家,如巴西、俄羅斯和南非),印度經濟此前并未受益于高價大宗商品的出口。這也意味著它不會受到中國引發的大宗商品價格暴跌的拖累。不只如此。作為世界第三大石油進口國,印度極大地獲益于油價的低迷,低油價改善了該國的經常賬戶狀況并緩解了通脹壓力。印度也并非工業制成品出口大國。即使全球需求疲軟,印度經濟也相對不受影響,家庭消費占到國內生產總值(GDP)的57%。

  然而,印度即將在全球經濟中扮演重頭戲的說法至少是錯誤的。如果這種想法引發了自滿,那無疑是危險的。期待印度取代中國成為全球增長引擎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按名義價值計算(判斷一個經濟體的全球影響力的最恰當指標),印度的產出僅為中國的五分之一。印度僅占全球GDP的2.5%,而中國占比高達13.5%。如果中國以每年5%的速度增長,就可以在不到4年時間里為本國已然巨大的產出增添一個印度規模大小的經濟體。說印度足可匹敵,就好比說一只老鼠可以拉動一輛拖拉機。

  總而言之,人們過度解讀了中國的市場波動。當然,提振股市的笨拙嘗試以及在此時實施更靈活的匯率機制動搖了人們對中國在政策制定方面無往而不勝的信心。當然,隨著中國經歷從投資驅動型向消費驅動型增長的痛苦轉型,近期的動蕩也暴露出中國經濟更深層次的問題。對中國而言,相對容易趕超的日子已經結束。然而,輕視中國是大錯特錯。中國經歷了30年高速擴張,其積蓄的動能非同小可。

  認為印度將輕而易舉超越中國經濟增長水平的想法是無可救藥地自以為是。印度的統計數據與中國的一樣可疑。人們也許已經忘記,就在去年2月,印度改變了統計GDP的方法,為本國整體增長率添加了逾2個百分點。如果按照以往統計方法,印度仍在以并非多么令人印象深刻的5%速度躑躅前行。

  虛高的經濟增速會讓人滋生一種虛假的安全感。這可能有助于解釋,為什么莫迪政府遲遲未通過曾被大力鼓吹的改革措施。本次議會會期幾乎一事無成。莫迪未能開征商品及服務稅,經濟學家們認為這項稅收政策將使得在差異巨大的各邦之間做生意更加便利。在農民的反對之下,他幾乎放棄了土地改革,那些改革將使建設工廠、公路及電廠更加容易。在印度做生意仍然困難重重。

  雖然印度與世界經濟相對隔絕,但造成這種局面的部分原因是印度未能制造出多少其他國家認為值得購買的產品。對于一個想要取代中國成為世界制造業中心的國家來說,這看起來更像是弱點,而非優勢。

  所有這些問題,不會因為相當可疑的數據顯示印度經濟增速已超過中國而消失。印度官員最好別再志得意滿,而要開始推動通過一些切實的改革。

  譯者/陳隆祥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