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2

救市肥了誰的腰包

2015-09-14
来源:香港商報

        作者:靈童

  前不久高盛一份報告指,中國投入到A股救市資金已超過1.5萬億元。而一切還未停止,坊間傳第二輪救市資金已經啟動。如此大手筆的救市,不禁讓靈童聯想到2008年以來的歷次救市,中國人似乎已習慣「救市」一詞。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后,當年的四萬億刺激計劃以及積極貨幣政策,讓中國實體經濟打了一針「鸡血」,爾后當經濟再次回落的時候,四萬億再次啟動。這一系列的救市,從現在來看,是大量滋生實體經濟泡沫,以致於現在的中國經濟,要付出長時間「去產能」的代價。那麼誰是最大受益者,當然是金融機構,銀行的資產規模被迅速放大,爾后就是各類央企,在這個過程中,實體經濟最活躍的細胞——中小微企業卻受到抑制。

  在本輪股災前,有大行稱中國股市沒有長期走牛的基礎。就全球任一經濟體而言,只有中小企業活了,經濟才能滿盤皆活,可是中國股市在中小企業步履維艱的時候,卻异軍突起,多少有些突然。但A股向來就與宏觀經濟的基礎面無關,因此大行的說法很少引人注意。

  殃及中小企中產階級

  四萬億救市利好大企業,無形中在消滅中小企。而本輪的救市,似乎又在重复著過去,因為救市操盤的均為各大證券公司,它們首要維護的當然是自己的利益。可憐的是,一大批中產階級在六七月的股災中,財富大量蒸發,本想借著國家救市的東風,能夠挽回點損失,但子彈打出去的越多,他們發現自己損失越大,「難道聽黨的話有錯嗎?」

  四萬億的救市限制了中小企,而本輪股市的救市還在繼續上演著消滅中產階級。中產階級歷來都是中國拉動消費最中堅的力量,這個群體正在淹沒於人造的虛擬經濟泡沫中,其負面影響將是長遠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內需不振,中國經濟結構調整青黃不接。

  A股歷來有「做莊」的習慣,「老鼠倉」更是屢禁不絕,這既是制度的缺陷,更是利益保護的產物。你想如此不規範的市場,又能對救市效應抱多大期望。公安部進場調查已有月餘,但至今卻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被吳敬鏈稱為「比賭場都不如的中國A股」,當中飽私囊成為行業風氣時,有再多的救市資金,也填不滿貪慾的溝壑。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