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貿易在中國股市震蕩時

2015-09-18
来源:香港商報

  全球金融市場經過8月24日黑色星期一的「大洗劫」后驚魂未定,由中國股市開始,全球股市、油價、商品價格大跌,與中國經濟密切的貨幣紛紛下挫,再次提醒企業和投資者,全球經濟復蘇是何等脆弱!

  中國長遠經濟實力毋庸置疑

  尽管出口商早意識到全球增長疲弱,但像早前人民幣突然貶值和股市重挫,始終叫人意外,進一步削弱信心,不少人更擔心這將是1997年金融風暴翻版,又或是2008年金融海嘯續集。我不認同。中國經濟正在轉型,在增長和着陸之間取得平衡,調整容易叫人不安,但中國的長遠經濟實力卻毋庸置疑。

  我們最近把中國今年和明年增長分別調低至6.8%和6.5%,反映出口、投資和融資增長放緩,而且通縮壓力乍現。短期內,官方商業數據告訴大家,工業生產、消費信心都可能因股市震蕩而回落。

  制造業價格下跌壓力顯然不過,加上全球需求疲弱,產能過剩的行業仍需要下調價格;人民幣中間定價修改更進一步削弱前景,有人解讀指政策反經濟轉差,貶值可能持續下去。

  融資環境亦不利增長,中國政府鼓勵分散融資渠道,減低金融系統風險。信貸力度(每一人民幣單位GDP增長所需要的信貸)由2011年1.79元人民幣升至3.3元人民幣,推動增長的成本不斷攀升。今年首七個月,中國銀行新造信貸7.2萬億元人民幣,但由於信貸力度轉差,如今要達到7%增長的話,需要投入11萬億元人民幣信貸才足夠。但是,大家不應因此對中國失去信心。

  中國政府持續推出政策穩定市場,人民銀行在8月底宣布「雙降」,避免金融市場恐慌,并針對性地向中小企業、金融機構實施定向降準。再加上,人行開放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利率上限,對利率市場化改革再邁進一步。

  市况波動下的對策

  企業家必須留意中國的不明朗和波動境况,但更要明白中國故事不會因此結束;更大程度上,種種震蕩背后,顯示中國增長模式由低成本工業出口經濟,轉型至消費服務主導的社會。過程需時,當中波動和陣痛在所難免。

  企業要繼續投資中國,必須更靈活地挑選合作夥伴。在資金和融資收緊環境下,我們見到拖延付款情况急增,過去十二個月內,中國公司平均應收帳款周轉天數上升22日,資金緊絀的買家唯有把問題轉嫁至供應商身上。

  在不明朗環境下,貿易信貸保險是重要工具,當客戶違約時提供保護之外,它是一個重要安全網,能讓企業繼續擴充。特邀作者戴睿思(Fabrice Desnos)裕利安宜亞太區行政總裁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