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5

威脅李嘉誠是在煽動民粹的暴戾之氣

2015-09-21
来源:每日經濟新聞

  有關李嘉誠旗下企業注冊地變化的話題,在民間激起巨大的爭議,官方對此雖然不會給出明確的結論,但一些說法應該可以被視為具有信號意義。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劉鶴最近強調,需要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並稱將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通信、軍工等領域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

  這其中對於所謂的財富轉移潮似乎具有隱性的暗示,即監管部門將不會通過“不讓跑”的方式把財富留住,而是通過產權保護的方式,形成更好的財富生成機制。

  問題的另一面是,只有保護合法財富,才能推進混改——沒有一個膽戰心驚的企業家敢把資金大規模地投入無法完全掌控、沒有安全保障的企業。

  一部分財富人士之所以想跑,從經濟上看,不外乎兩個原因,或者是國內缺乏生成新財富的能力,或者是財富不夠安全。

  國內有沒有能力生成新的財富,能不能突破中等收入陷阱,關鍵取決於改革的成敗。

  有的國家或地區正出現貧窮的代際傳遞,無論企業與勞動者如何努力,只能圍繞著貧困的陷阱打轉。奧巴馬的母親、美國人類學家鄧納姆在其窮盡一生所寫的《逆境求生:印尼的鄉村工業》一書中,提出資本是印尼農村工業中各個部門分層的根本原因,造成了經濟發展的差異。經濟發展不起來並不是企業家精神的缺乏而是資本的缺乏,是政治經濟而不是文化的原因。

  必須打破這一可怕的內卷化結構。低收入人群如果持續得不到平等的機會,得不到資本,不僅可能使基層社會合理秩序崩潰,而且會讓官商結合變本加厲成為官商勾結,使權貴企業可以得到更巨量的租金。試想一下,如果去除這些租金,很多權貴型大企業有多少能夠真正盈利?

  中國經濟改革成功的標志是培育出體面的中等收入群體,而不是形成食利群體與赤貧群體,導致貧富兩極分化。

  《別讓李嘉誠跑了》的文章何以受到嚴厲抨擊?殺氣騰騰地威脅一個國際企業家,顯然不是一個理智的辦法。

  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一些經驗教訓值得總結。如果要先培育出一個尾大不掉的群體,而後加以威脅,不如在制度設計時堅持底線原則,避免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違法行為,同時更好地保護國民的合法財富。

  李嘉誠之所以會受到大家的關注,是因為高收入人群的移民傾向愈演愈烈,而這是多種因素疊加的結果,既有環境狀況堪憂、教育與醫療等資源得不到公平配置等原因,也存在著居民財富保障方面的擔憂。從稅收到土地都存在系列案例,這導致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惹不起躲得起。

  只有消除財富人群的戒心,資金才能留住,企業家才能安心創造財富。在一次會議上,劉鶴強調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重大任務,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舉措。要認真貫徹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總體要求,著眼於夯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進一步做“活”做“優”國有經濟,實現國有企業與市場經濟的更好融合。

  如果此次混改不被異化為上市圈錢,那么民資進入國企或者進入國企的項目,核心訴求是對民企管理權與財產權要有尊重,這樣的尊重不是虛無縹緲的口號,而是訴諸法律,通過一個個案例樹立起信心。只有相信法律的尊嚴與公平,混改才有基礎。

  中國當前問題的複雜性在於,初創時期的違法行為與企業家牽連不斷,國企改革與權貴攫取資產時常伴生。清理企業初創時期的違法行為有多種解讀,有時會被放大為對財產的剝奪。最好的辦法並非就此停止清理,而是在清理過程中以法律為重,讓透明司法為財富保護劃出一道寬闊的邊界,而不是煽動民粹的暴戾之氣,使違法的權貴戴上受害者的假面繼續舞蹈。

  對於中國而言,有底線的法治在財富與市場中的作用比什么都重要。 (葉檀)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