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有錢不花是懶政”哪別扭

2015-09-22
来源:北京商報

  作者:韓哲

  前些天,經濟學家許小年說,目前中國經濟學界不缺理論也不缺數據,缺的是常識。

  言猶在耳,中國社科院就現身說法,配合了一下。

  據媒體報道,中國社科院經濟所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昨日發布《中國經濟增長報告(2014-2015)》,稱“有錢不花”是市場經濟最大的懶政和宏觀經濟不景氣的首要根源,政府要努力花錢,因為我國的財政是“發展財政”,這意味著要做更多的建設項目,從而帶來更快的發展和更多的財政收入。

  政府財政轉為政府投資,當然能夠促進GDP。在凱恩斯需求理論這個維度上,“有錢不花”相當于投資減少,說是懶政也不為過。可是,國家發改委透露,清理出來的財政沉淀資金也不過2000億元,想要充當宏觀經濟不景氣的罪魁禍首,說服力上差點意思。宏觀經濟不景氣,是一個結構問題,成本提高的同時創新并沒有實現突破,因此當我們不愿意以粗放增加要素投入的方式發展經濟,便感受到轉型的吃力。將宏觀經濟不景氣歸罪于“有錢不花”,更像是懶人思維。

  出了“有錢不花”這種事,正常的邏輯應該是,既然那么多部門霸著“沉睡資金”,寧愿它躺在賬上睡大覺也不用,就不要征那么多稅好了。減稅讓利于企,讓利于民,讓企業和個人承擔起投資和消費的角色。但中國社科院的邏輯卻是,怎么讓政府又快又好把財政收入花出去。

  這自然沒錯,但不禁讓人想到曲突徙薪的故事:一人做客,看到主人的煙囪是直的,柴草也堆在旁邊,于是建議把煙囪彎過來,并把柴草移開。但主人聽了不以為意,結果家里日后果然失火,幸好鄰居來救,終將火勢撲滅。于是,主人大擺筵席來答謝救火的人。這時另有人就說,現在救火的人被奉為上賓,但是如果當初聽了那個人的建議,就根本不會有火災。既然個人和企業是經濟增長的主體,“發展財政”是不是顯得過于父愛,把簡單的事情辦復雜了。

  而根據許小年的觀點,別說是財政沉淀資金,就是財政政策本身的效用都值得商榷。他認為,財政部門不創造價值,財政的收入來自于企業和個人,財稅政策僅僅是財富的重新分配,是財富在父輩和子孫之間的重新分配,是財富在國有和民營部門之間的重新分配,這個也是常識。如果財政靠借債增加支出,這就是典型的財富代際轉移支付,債務的積累,后果我們都知道很有可能導致希臘那樣的財務和金融危機,如果財務部門支出的增加是靠稅收,那么這更是純粹的轉移支付,而對宏觀總需求的數量是沒有影響的。

  既然如此,“有錢花與不花”結果都是一樣。財政政策無非是促使GDP接近GDP潛在增長率,而這也是理論上的,因為各種調控政策有可能因為擾亂市場價格信號而對GDP潛在增長率造成損害。包括財政政策在內的調控手段,哪怕是具有“上帝視角”,全知全能,高效廉潔,快速正確,也不過是越俎代庖,而不能夠“無中生有”。以后就別到處揪替罪羊了,經濟不景氣,一定是企業的效率和活力受到壓制,而不是政府有錢沒花出去。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