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商掘金一帶一路
廠商不轉型將被淘汰
【香港商報網訊】「廣東自貿區的成立,意味內地更加開放,導致第三產業取代第二產業並主導內地經濟,這將對香港構成競爭。」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李秀恒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若本港廠商不能積極轉型,就會面臨被淘汰的命運。
為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往來,廣東自貿區除了探索與港澳地區聯動發展離岸貿易,更積極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從而建立華南地區的知識產權營運中心,同時就加強粵港澳產品檢驗檢測認證技術和標準,研究合作機會。由此可見,廣東自貿區成立,除了著意乘國家建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時機,朝向高增值行業方向發展,更要藉此擺脫「獨靠工業」的死局,為內地整體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內企尚且如此,港企更要求變。
香港工業總會名譽會長劉展灝指,近年內地工資持續上升,加上勞動力短缺,從事勞動密集行業者漸感意興闌珊,在欠缺生存空間下,除了收縮業務、更有部分以內遷廠房及結束營業,來回應當下成本飛升的困局。
盡快適應科技創新洪流
那麼,港企「十三五」期間應如何自處?香港中小型企業總商會永遠榮譽會長丁鐵翔對本報表示,從事電子商貿者,可考慮趁此機進駐自貿區:「(內地)電商入場門檻較低,加上自貿區不論在稅務及審批兩方面,均便利該類企業進駐,期望進軍內地從事電商者應趁此機會,利用自貿區平台進入內地市場。」
事實上,內地各大自貿區位處全國之「黃金地段」,隨著成本按年遞增,不論在生活水平以至工資水平上,均與香港大幅拉近,甚或已與香港並駕齊驅。對在自貿區鄰近地區設廠的本港廠商而言,享受低成本「紅利」幾成絕唱,港企若要在自貿區立足,唯一可行之道就是朝高增值行業邁進,捨棄過往從事的「低成本、高毛利」的輕工業。
除了朝高增值行業發展,原有產業亦要在「十三五」期間實現創新,方能在高科技洪流中得以生存。劉展灝認為,「十三五」期間,廠商要生存,就要從事創新科技及將生產工序智能化,「比如,電子及鐘表行業可否在生產過程中在節能上作出配合?又比如,紡織行業可否在物料應用及裁剪技術上作出某種程度突破?這些都是香港廠商在『十三五』期間應思考的問題。」
冀進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朝向科技尖端邁進,無疑是本港廠商「十三五」期間的生存之道,但未能適應潮流者,惟有將廠房不斷內遷,務求「慳得就慳」。
不過,丁鐵翔認為,與其把廠房內遷,不如乘「一帶一路」帶來的新契機,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尋找商機:「國家政策猶如航空母艦,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將為香港企業帶來新商機:只要不怕蝕底,絕對有利可圖。」他認為,香港政府可在國家推出「一帶一路」戰略之際,為有意進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本港企業提供協助及資金支援,從而協助本港企業發力進駐該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