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葉檀:要讓發生金融風險的土壤徹底板結

2015-10-28
来源:每日經濟新聞

  監管層近來屢屢提及金融的區域性系統性風險,很多行為邏輯可以從防范系統性風險出發,得到很好的解釋。

  10月2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會見美國前財長保爾森時提到,今年年中,中國政府采取穩定股市的措施,防范住了可能發生的系統性金融風險。此前的16日,在金融企業座談會上,李克強強調,堅決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提及系統性風險的還包括央行官員與市場機構。10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陸磊在《人民日報》發表題為《在改革開放中建設金融強國》的文章。文章最后提及構建現代化金融監管體制,嚴守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東方證券發布的A股策略周報,作為看好市場的理由,指出在政策寬松的大背景下,系統性風險被兜底,之前市場的反彈有望提振投資者信心。

  當然,誰也不會忘記習近平主席訪美前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指出政府為平抑拋售潮干預市場是為“防止系統性風險”的必要行動,即便在一些成熟的海外市場,當地政府也有類似的穩定行動。再往前追溯,金融行家王岐山早在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就時常提及“底線論”:中國“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辦好”,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這是加快轉變金融業發展方式、調整金融結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前提。

  系統性風險被提及的頻率幾乎與金融創新、人民幣國際化相同。中國如此高度重視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是因為國內確實存在著孕育金融風險的土壤。

  舉例來說,目前各地電子交易平臺數量龐大,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大宗商品交易流通分會不完全統計,到2014年底,國內大宗商品類電子交易市場達739家,其中處于運營狀態的有661家。如果算上文交所、股權交易所等,數量更是驚人。

  從天津文交所開始,一些交易行為便受到專業人士與投資者的質疑。這些交易所融資到一定程度,一旦資金斷裂,發生區域性風險則很難避免。

  受到地方政府支持或者以創新名義建立的各類商品交易所,監管力量還十分薄弱。很多投資者缺乏常識、容易相信天上掉餡餅的事。

  此前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動輒10%以上的投資回報率讓人印象深刻,投資者現在仍相信可以輕松獲得高額收益。

  欠缺專業知識、缺乏有效監管、專門炮制神話故事的土壤,同樣可以使區域性金融風險常年不熄,稍有火星就四處燎原。

  再以今年6月份的股市動蕩為例,很多不支持穩定市場的人認為并不會構成大的危機,事實上這其中就蘊含著系統性的金融風險。

  是不是系統性金融風險要看風險毒素的蔓延傳染能力。美國次貸危機不僅僅是房貸公司、保險公司、大型金融機構衍生品部的危機,最后蔓延成所有大型金融機構的危機和所有參與者的破產危機,并從美國蔓延到歐洲,乃至東亞等地。

  國內6月發生的股市動蕩如疾風暴雨。6月15日以后,領漲的創業板指數在3個月內從4038點直殺至1779點,跌幅為56%。上證綜指從6月12日的高位5178.19點下來,8月26日低到2850.71點,跌幅達45%。背后的原因主要是杠桿與做空,去杠桿影響到配資者、機構、信托,最終影響到銀行。此次股市動蕩對金融市場有強烈的傳染性,導致市場如驚弓之鳥。

  10月份配資行為卷土重來,杠桿與利率更高、妖股層出不窮,A股市場賭性未改,這樣的市場的確容易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

  無論以什么名義進行金融創新,金融的本質就是控制風險進行準確的資金配置。金融創新當然要搞,但不能脫離風險防范的底線。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