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港需突破兩個邊界

2015-10-29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對參與十三五規劃應當具備危機感

  周八駿

  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簡稱十三五規劃)的建議,其中,包括從2016年至2020年香港經濟社會發展綱領性意見。這使我想起9年前,十一五規劃(2006-2010年)公布不久,關於香港落實以及準備參與十二五(2011-2015)規劃制定的情況。

  香港曾錯失機遇

  自十一五規劃開始,香港特別行政區被列入國家五年經濟社會發展藍圖,但是,由於時間倉促,在十一五規劃中,關於香港只有一句話:「支持香港發展金融、航運、旅遊、資訊等服務業,保持香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等中心的地位。」於是,在十一五規劃公布不久,特區政府一位高級官員同我接觸,談香港如何準備參與十二五規劃制定,意思很清楚,在十二五規劃中香港不能再只有寥寥幾十個字。數日後,那位官員向我反饋行政長官的意見:十二五規劃如何制定,俟2007年行政長官選舉後再說。

  我納悶:最初想法難道是那位高官個人意見?但是,無論如何,對於一位視行政長官為一份工的人來說,那樣的回答不為過。

  當時,我就開始考慮一個問題: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治體制下,如何實現香港經濟社會持續發展?

  香港發展受制兩個「邊界」

  盡管第二任行政長官任期至2007年6月30日,但是,無論從必須打好第二任行政長官餘下任期之工還是爭取連任第三個任期來考慮,香港當時最高領導人在2006年9月11日,邀請33位來自香港工商界、專業界、勞工界和學術界的人士以專家身份出席《「十一五」與香港發展》經濟高峰會,他們分別參加四個專題小組——商業及貿易,金融服務,航運、物流及基礎建設,專業服務、資訊、科技及旅遊,討論如何落實十一五規劃關於香港的綱領性意見。這四個專題小組在接下來幾個月繼續展開研究,於2007年1月,向行政長官提交題為《集思·進取》(Our Way Forward)的《「十一五」與香港發展》行動綱領。

  即使今天回頭去看,那一個包括總報告和四個專題小組四份分報告的行動綱領,仍然是至今特區政府同類文件中寫得最好的。香港不乏具真知灼見的專家,特區政府也不缺文件工作的老手。問題是,應當付諸行動的意見大多被束之高閣。

  舉一個例子。當時,金融專題小組分報告明確指出:中國擁有為21世紀全球貢獻一個世界級金融中心的經濟實力,而香港是首選。同時,總報告明確指出香港金融業的局限性——「香港金融業的發展,受制於本地經濟的較小規模,以及亞洲已有多個金融中心並存的事實。亞太區內其他城市(包括上海、天津、新加坡、悉尼及首爾)的金融服務也在迅速擴展。香港作為金融中心,暫時仍未能躋身世界領導位置,其規模未能跟紐約或倫敦的金融中心相比。」

  顯然,合乎邏輯的建議和政策措施是:香港金融業必須盡快克服本地經濟規模較小的缺陷,而唯一途徑是迅速打破香港經濟與國家主體經濟之間的隔閡,亦即盡快融入廣東省珠江三角洲經濟圈。

  然而,9年時間就快過去,至今,香港金融業在克服本地經濟規模較小上雖有成績卻仍受困於兩個「邊界」——有形邊界(即香港與內地之間歷史形成的邊境線)和無形邊界(即兩地不同的價值觀)。香港在建立與內地聯繫上,不觸動有形邊界和無形邊界的政策措施幾乎使盡了;兩地金融界越過有形邊界進入對方金融市場能做的幾乎都做了;兩地居民跨越有形邊界投資對方金融市場能做的也幾乎都做了。香港金融市場向內地輻射受制於有形邊界、後者受阻於無形邊界的矛盾越來越尖銳。

  港應把握「十三五」機遇

  在十三五規劃期間,國家經濟總量將向全球第一大經濟體沖刺,上海將向建成國際金融中心沖刺,人民幣將實現充分可兌換而加快國際化。如果香港不能夠在突破兩個邊界上取得明顯進展,那麼,9年前關於「十一五」與香港發展的報告所揭示的香港金融業的缺陷將會更嚴重。

  因此,特區政府和香港社會各界對於參與十三五規劃要有危機感——既有「危」也有「機」,不能夠繼續紙上談兵、蹉跎歲月。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