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5

中國人須更了解G20,養成大國思維

2015-11-13
来源:觀察者網

  11月14日-16日,習近平主席將赴土耳其安塔利亞出席G20峰會。這是中國國家領導人第十次出席這個“全球經濟治理的首要平台”。此後中國將正式接棒,全力籌備明年秋季在杭州舉行的中國G20(二十國集團)峰會。那將是中國首次主持與主導“全球治理頂層設計”,占全球經濟總量90%、貿易80%、人口70%的二十個大國領導人將同時出席。可以說,辦好G20峰會將是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進程中的裏程碑事件,還將塑造世界曆史上光鮮的“中國時刻”。

  然而,國內書店裏幾乎找不到關於G20的書籍,媒體平時鮮有報道G20新聞,民眾對G20也不關心,研究G20機制的中國學者很少,真正參與G20機制背後運作的中國人更是鳳毛麟角。相比此前其他G20國家的踴躍與積極,中國人對G20的關注熱度的確有待提升。因為G20離我們並不遠,且與每一位老百姓的利益休戚相關。

  從有G20領導人會晤機制開始,G20就深層影響著中國社會。2008年夏季,源於華爾街的國際金融危機大爆發。時任美國總統小布什以西方七國(G7)磋商機制的方式,召集包括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在內的19個國家領導人共同應對危機。至此,新興國家首次與發達國家在全球經濟治理上平等商議、平等決策,世界治理進入“G20時代”。當時發達國家不斷懇求中國相助,並不斷示好,中國人為國力增強倍感自豪。

  然而,七年過去了,歐美國家漸漸從危機中走出,新興國家卻集體跌入金融危機第三波陷阱(前兩波分別以2008年華爾街次貸危機、2010年歐債危機為重心),就業率低,增長乏力,高泡沫與高債務風險交織等難題,時刻困擾著經濟本應強勁發展的新興經濟體。

  數年間,風水輪轉,發達國家“巧妙地”利用國內政策與國際規則向新興國家轉嫁了危機,維系了現行國際秩序。如今再反思,在國際治理上缺乏經驗的新興國家並沒有充分抓住2008年機遇,在金融危機最低穀時乘勢重塑國際金融體系。G20平台雖形成,但新興國家也為不能深諳國際博弈之道而付出了學費。

  雖然中國經濟仍保持著較為良好的態勢,但外部市場低迷尤其是國際金融、貿易規則對中國的負面沖擊仍然很大。比如,包括石油、鐵礦石等大宗商品價格波動、減排標准與應對氣候變化的規則等,不僅對中國長期發展的影響非常巨大,與每個民眾的利益也緊密相聯。而這些都是G20領導人所討論的議題。

  由此看,中國社會多關注G20,從貿易、彙率、旅遊、糧食、就業、能源等多個細微處了解和發現國際經濟治理規則體系中的不利與改進之處,實際上是形成了對中國精英層、研究界和決策者的社會基座與輿論環境,將會大大推動智庫學者、社會組織、外事力量改變國際規則,形成對中國有利的環境。

  現在,恐怕不能只關注中國為全球經濟治理貢獻了什么,還要學會如何利用並改革全球經濟治理規則,為中國崛起合情合理合法地做點什么。因為G20是中國成為全球強國的試金石,能很好地運用G20機制,中國才能成為真正的全球強國。

  更重要的是,G20更像是21世紀的新型國際競技場。20個強大經濟體的政府合作機制,更像是全球經濟治理的“明星聯隊”,既要講求合作,相互配合,也要賽出個人風格與特色;既要看到“單打獨鬥”的惡果,也要看到全球競爭的激烈與殘酷。

  明年,中國為籌備G20峰會,中國官方和相關機構將承辦近100場相關的磋商與配套會議。這本身就是中國融入全球、改善世界的絕好機會。但中國國民全球大國思維慣性的養成還有待時日。關注與了解G20,助力中國崛起,中國人任重道遠。 (作者:王文)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