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定位尷尬的中小板成了借殼板

2015-11-19
来源:金融投資報

  作者:劉柯

  最近比較熱門的話題,是不少巨頭紛紛海歸,包括分眾傳媒、巨人網絡等,而它們的回歸途徑驚人相似——借殼,而且是借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的殼。以七喜控股、世紀郵輪為代表的中小板公司,股價一飛沖天。可以說,如果創業板的大牛股多出自本身題材的炒作,那中小板的大牛股則多出自自身被借殼。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是中小板的公司會如此牛?

  最關鍵的,是目前中小板定位確實比較尷尬。它就是給傳統中小企業來上市的,還是傳統中大企業?怎么和滬深主板企業區分?要說創新型企業,它又怎么和創業板區分?按中小板的一些量化上市標準看,最近三個會計年度凈利潤均為正數且累計超過人民幣3000萬元;最近三個會計年度營業收入累計超過人民幣3億元;發行前股本總額不少于人民幣3000萬元。創業板為最近兩年凈利潤累計不少于1000萬元,且持續增長;要求最近一年盈利,且凈利潤不少于500萬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少于5000萬元,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增長率均不低于30%;最近一期末凈資產不少于2000萬元,發行后股本不少于3000萬元。由此可見,如果一定要從公司主業和財務指標上區分創業板與中小板,根本沒法分,中小板從一開始就是一種試驗板,這是不爭的事實。

  既然是試驗板,政策也是留了后門的,那就是允許被借殼重組,而創業板公司是嚴禁改變主業的借殼重組的,這是為什么中小板借殼重組相當活躍的重要原因。中小板上市的大多都是屬于抗風險能力比較弱的公司,受行業和宏觀環境波動影響比較大,同時也具備船小好掉頭的優勢。此外,中小板公司很多都是自然人控股公司,有比較強烈的市值管理欲望,而且為了把市值做到最大化,一切都好說好商量,主業既然做不走,那賣殼也不失為一種非常好的方式。比如七喜控股,如果依舊只在主業上拼命,它怎么也實現不了現在近140億的總市值。

  那么,重組對象為什么又親睞中小板公司呢?原因也很簡單,除了上述的自然人控股一切都好談,中小板公司大多都是新公司,歷史包袱不重,即便是主業不善的公司,都沒什么歷史問題,很多還成為資產重組的契機。這點也是為什么主板的借殼很多是國資性質的實際控制人內部操作,新銳的重組標的公司現在已經很少去眷顧主板殼資源了,因為那些ST,每一家背后都有一本難念的經,惹不起躲得起。

  現在,由于IPO堰塞湖始終存在,而上市資源有限,管理層也大力支持真正意義上的借殼重組,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價值再發現和資源再分配的功能。遵循這一思路,我們可以按照總市值偏小、行業發展前景不明朗、公司基本面還有 “賣相”、大股東轉型或者說賣殼意愿強烈的標準來進行篩選,中小板里還有很多金礦可挖。舉個例子,珠海的石化類倉儲公司恒基達鑫,受原油和石化產品降價影響,主營石化倉儲業務持續萎縮,收入持續下降,轉型動力比較充足。公司總股本袖珍,家底不錯,產業遍布華東華南,實際控制人是私營企業,一切條件都符合,就是不知道會不會被資本大鱷給看中。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