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郭施亮:中國股市值不值得長期投資?

2015-11-27
来源:騰訊財經

  [摘要]面對這樣一個高度投機的市場,中國股市還值得不值得投資呢?

  騰訊財經特約自媒體 郭施亮

  在A股市場中,我們聽得最多的,莫過于一個詞,那就是炒股。顯然,通過“炒股”二字,卻進一步暴露出A股市場與國外成熟市場之間的本質性區別。

  暴漲暴跌,波動率大當屬近年來中國A股的真實寫照。其中,就以去年7月份啟動的牛市行情為例,雖然此輪牛市行情延續時間不足1年,但是市場的爆發力卻是讓人震驚,期間指數從2000低點攀升至5178高點,僅僅用了10個多月的時間。

  然而,進入今年的6月中下旬,隨著股市“去杠桿化”舉措的持續發力,市場的投資熱情卻從狂熱瞬間演變為低迷,期間市場僅僅耗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出現了近2000點的下跌空間,其下跌速度之快,下跌力度之猛,也幾乎是前所未有的。由此可見,通過最近一年多的A股表現,實際上也讓國際投資者看清楚A股市場的高度投機性。

  那么,面對這樣一個高度投機的市場,中國股市還值得不值得投資呢?

  或許,對于這個問題,實際上在大家的心中也早已有了一個明確的答案。不過,近期有一則新聞,卻再度引起了投資者對A股長期投資的興趣。

  據悉,有數據統計,自上海證交所成立之日起的25年,基準股指上證綜指不包括股息的漲幅高達3548%,遠高于MSCI新興市場指數和標普500指數同期分別348%和533%的漲幅。

  對此,通過這則數據,實際上也或多或少提升了一些投資者長期投資的興趣。但是,筆者認為,面對這一組華麗的數據,實際上對于A股市場的投資者來說,能夠達到這一同期收益率水平的人卻少之又少,甚至可以認為是相當罕見。

  究其原因,或許只能用這些理由給予解釋。

  其中,A股市場基本是以散戶作為主導的市場,而機構投資者長期處于緩慢發展的處境。由此一來,在以散戶化為主導的市場環境下,實際上也加劇了A股自身的高度投機性。

  與此同時,根據數據統計,與國外成熟市場的投資者相比,A股市場的投資者的持股周期卻是相當短暫,但同時換股的頻率卻相當高。至此,在投資者持股周期偏短的大背景下,實際上也加大了投資者短期交易的風險,則其整體的投資收益率水平也大為縮水了。

  值得一提的是,鑒于A股市場的發展時間較短,相關的制度體系建設并不完善。由此一來,實際上也加劇了大資金大機構與普通投資者之間的矛盾性。

  然而,在實際操作中,不少大資金大機構卻借助了這一市場制度漏洞,甚至利用其資金優勢、信息優勢以及技術優勢等牟取龐大的利潤。至此,在大資金大機構瘋狂牟利的同時,實際上也在損害了普通投資者的切身利益。或許,從某種角度來看,部分國內大資金大機構比散戶的操作行為更具有投機性,而其頻繁交易的舉動更是讓人震驚。

  顯然,在信息不對稱、交易制度不完善的市場環境下,普通投資者基本很難在A股市場中生存下來。有時候,他們聽信了一些言論而進行長期投資的行為,反而還會讓他們陷入了長期虧損的局面。或許,用“撈一把就跑”的策略來應對頗具高度投機色彩的A股市場,才是最好的出路。

  近年來,管理層試圖通過一系列的舉措來促進市場的長期投資熱情,以提升A股市場的長期投資吸引力。例如,調整紅利稅征收模式,甚至對持股期限超過1年的投資者,采取股息紅利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的舉措。與此同時,還通過引導養老金的入市、提升險資的權益類比重以及對QFII、RQFII的額度擴大等,以實現提升市場機構投資者占比的目標,并達到提升股市長期投資吸引力、改善A股市場投資者結構等目的。

  顯然,提升A股市場的長期投資吸引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任務。對此,在市場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不僅要從本質上提升機構投資者的自身自律行為,而且更需要真正考慮到普通投資者的切身利益,讓投資者真正能夠感受到長期投資所帶來的投資回報率。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