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李秀恒
「一帶一路」涉及的國家至少有65個,總人口有44億,佔全球70億人口的61%;經濟總量為21萬億美元,佔全球比例29%。這樣龐大的市場和發展空間,蘊藏了多大的商機,不難想像。這個由中國倡議國際共同打造的世界「大蛋糕」,香港應利用本身現有的優勢積極參與,以免將來後悔莫及。
大道理不再贅述,筆者認為香港有三方面要早作部署:
人民幣「入籃」天時地利
一、爭取盡快加入「亞投行」。
香港擁有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之利,加入「亞投行」,可以在「一帶一路」的基建融資方面發揮作用。
值得留意的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使用的多是小幣種貨幣。雖然人民幣還不可在國際間自由兌換,但近幾年已在不少鄰國和地區通行,故「一帶一路」如果順利推進,人民幣在境外的流通,還會擴大,加上國際貨幣基金(IMF)上月底剛決定把人民幣納入SDR(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這正好為香港發展為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中心提供了極佳的天時和地利。
二、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國務院前些時候發布的《願景與行動》,首次明言要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深化與港澳臺合作。顯然,這是國家推行「一帶一路」戰略的其中一步,等於已把港澳納入規劃之中,對香港來說,無疑又是一份大厚禮。
所謂灣區經濟,是指由一些距離相近的沿海城市,為了避免惡性競爭而分工合作,實行優勢互補,不僅令經濟效益大大提升,且形成極具競爭力的經濟區域。目前,全世界當中以紐約灣區、三藩市灣區和東京灣區最為著名。
粵港澳擁有世界上最密集的海港群和空港(機場)群,去年集裝箱輸送量超過7000萬個標準箱,機場旅客輸送量年逾1.4億人次,區域的GDP總量達1.4萬億美元,貿易總量更高至1.8萬億美元。因此,若粵港澳大灣區一旦形成,避免了無序競爭,實力不會比上述三大灣區遜色,完全有能力成為「一帶一路」的戰略基地和橋頭堡。機遇當前,香港豈能錯過。
發展品檢爭當仲裁
三、強化「檢定中心」及「仲裁中心」角色。
「一帶一路」涉及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在經貿磨合中,由於法規和國情有別,在品質要求和交易過程必然會產生不少爭議或糾紛,需要大量的專業服務來應對,而這也正是香港的強項。其中,筆者認為香港作為中西交融的國際城市,法制健全,商譽良好,故很有條件擔當「一帶一路」的產品質量檢定中心和貿易糾紛仲裁中心。若能成事,生意無憂。
近年全球經濟環境動蕩,歐美日等發達國家自顧不暇,而不少第三世界國家雖擁有資源,但缺乏資金和技術開發,在這樣的形勢下,中國提出合力打造「一帶一路」,正好為全球經濟增長提供了新動力。就如習近平所言:「一帶一路」建設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舉措,將給地區國家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可以預見,「一帶一路」戰略必將促進沿線各國的互聯互通、深化全方位的合作,這會帶來更多資本投資和合作項目,也會催生新一輪金融貿易的專業服務需求,對香港而言,真是個不可多得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