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5

如何看發改委緩降油價風波

2015-12-18
来源:環球時報

  國家發改委15日表示,將暫緩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意思也就是暫不降價。發改委當時給出的理由是這樣做可以充分發揮成品油價格杠桿作用,促進資源節約和治理大氣污染。這件事在輿論場激起軒然大波,一些人指責發改委漲價積極,降價則是另一種態度。

  發改委17日通過官方微博轉引新華網的一篇文章,對暫不降油價做了進一步解釋,指出由于目前不到40美元一桶的油價已經低于國內原油生產成本,繼續隨國際市場下調國內油價將有損國家能源安全,認為國家不可能完全依賴進口石油,必須保證2億噸左右的國內原油生產。

  很多懂行的人認為,三十幾美元一桶的油價是沙特等產油大國刻意“做出來的”,其目的在于擊敗競爭對手,擠垮替代性能源等,不太可能長期維持。由于這個價格的確已經低于很多產油國的生產成本,中國控制國內油價下調節奏,有一定的戰略合理性。

  相信如果能把這一切給中國消費者講明白,會有很多人對暫不繼續下調油價給予理解。由于預期的降價也就是每升一毛幾分錢,對消費者實際影響有限,這個解釋工作經過努力應當是可以做通的。

  然而發改委對決定所做的說明顯然過于簡單了,尤其是最初的解釋,在邏輯上容易遭到質疑。也許發改委對輿論反應估計不足,也許把解釋工作的困難估計得很高,有了畏難情緒,因此基本放棄了。

  輿論目前對“兩桶油”等大型國企有不少成見,一些人不斷引導人們相信“兩桶油”有它們不同于全國人民利益的特殊企業利益,并進一步制造一種印象:發改委在通過加速提油價和拖沓降油價幫助“兩桶油”來“盤剝”全國人民,如何定油價成為“人民與利益集團之間的斗爭”。

  這樣的網上輿論導向在幾年前就逐漸形成,加劇了部分民眾對“兩桶油”及發改委的不信任,使得一些本來不復雜的事情變得復雜了,嚴重增加了社會一些重要溝通的成本。

  這種局面必須破解,而且只能從發改委和“兩桶油”等大國企這一方認真做起來。抱怨網上輿論“有問題”是沒用的,用“陰謀論”來分析那些輿論尤其不會有好效果。“國”字號的一方唯有迎難而上,在扎實做好實際工作的同時,實現幾次成功的重大輿論溝通,情況就將出現變化。

  像這一次國內油品暫不降價,輿論將激烈反彈完全應當預期到,那么放棄艱難的解釋工作不可取,也不應指望由宣傳部門幫助“管理輿論”。輿論都是客觀現實,該發生的很難阻止,好的輿論只能通過內在引導來促成,而無法通過外部修剪來塑造。

  經常有人宣揚,發改委降油價小心謹慎,升油價則大大方方。這不是真實情況,但這種說法能有市場,說明目前油價生成機制的市場準則并沒有得到普遍信任,相關質疑被消除的力度不夠。而發改委這次緩降油價由于解釋得太少,讓輿論的質疑找到了新的理由。

  可以想見,這一次的油價風波將帶來一些有關公信力的深度損害,這是國家軟實力的一個負分。

  輿論工作很難,但的確非常重要。互聯網輿論管理能力建設的成就或許會讓一些地方和部門產生誤解,以為所有輿論都是“可以調控的”,從而放松做重大決定時對輿論工作的投入。很多單位的領導都忙著抓事情本身去了,而把同輿論的溝通放到次要位置,這似乎是當前工作的一個普遍缺陷。

  解決這個問題似乎很難。我們呼吁一些媒體和有話語權的人也為社會的重要溝通積極做些工作,不要讓一些誤解越陷越深。這應當是中國社會一項關系重大的共同利益。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