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体育的强国,不再单纯为夺取奖牌了!中资企业近年积极「走出去」,并乘欧洲经济低迷时机,国际级足球会及体育营销公司「缺水」之际,透过投资或并购手段抢滩海外体育产业,在该产业上建设全球发展平台,并从另一个角度推动中国体育产业。香港商报记者邝伟轩国家主席习近平10月到英国进行官式访问时,顺道造访曼城主场伊蒂哈德球场(EtihadStadium),期间与英国首相卡梅伦以及效力曼城的阿根廷国脚阿古路合照。在拍下这张「世纪合照」不足两个月,12月1日,以黎瑞刚为首的华人文化集团随即与中信资本联手,入股曼城母公司城市足球集团(City Football Group)13%股权,部署晋身英超班主行列。
黎瑞刚在完成收购城市足球集团后表示,足球作为体育产业的重头项目,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冀透过收购共同搭建全球化的足球产业发展平台,并运用城市足球集团贯通球队运营、球员选拔、青少年球员训练、以及商业开发等全产业链的经验,推动中国足球产业发展,并为中国在世界足球赛场崛起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名牌球队可以生金蛋
足球作为全球人类的共通语言之一,其盈利模式如何?举办足球赛事的收入,主要来自门票、球会纪念品、转播权、广告、商业赞助、甚至是足球博彩。以培育青训球员的曼联 (Manchester United)为例,其不仅拥有广大的球迷支持,更自行成立电视台,专门报道球队消息,作为球队庞大业务的一部分。
不仅如此,若球员表现出色,获其他球队挖角,随时成就金额「数亿元计」的交易,出售球员的「一次性收益」动辄超越两至三年的经常性收入,从投资股票的角度来说,在庞大收益流(Income Stream)支持下,球队绝对可称得上是「增长型股份」。
英格兰超级足球联赛作为全球顶级足球赛事之一,过往球主除了由英国本土富豪、中东及东欧「大孖沙」垄断,鲜有其他地区人士担任。中资企业近年成功抢滩入主欧洲球会,反映了中东及欧美「大孖沙」在连串经济危机损手下,须出售球队及体育营销这类「宠物业务」(Puppy Business),以偿还沉重债务。
早在华人文化集团及中信资本牵头收购城市足球集团前,内地企业早已「静悄悄」染指海外体育产业,最为积极者莫过如以王健林为首的万达集团,包括於今年1月,入股西甲球队马德里体育会20%股权。这项可媲美曼城的「超级交易」,同样惹来万众瞩目。
体育营销吸金力更强
当下中国人的钱「多的是」,除了顶级联赛球队,内地企业亦觊觎欧洲二线球队,透过投入资金培植,假以时日该等球队升上顶级联赛作赛后,即可从中分享潜在的庞大收益。与曼城的「超级交易」差不多同一时间,星辉互动娱乐在今年11月宣布,购入西甲爱斯宾奴(Espanol)并进行增资,涉资逾6000万欧元,令其持股量增至逾50.1%,夺取球队的话事权。
不仅足球队,其他体育营销产业亦成为中资企业的目标。今年8月底,万达集团宣布,购入从事三项铁人赛事营运的世界铁人公司(WTC)100%股权,作价6.5亿美元。有分析认为,球会并非体育产业链最具盈利能力的部分,体育营销作为体育产业的附生物,其「吸金」的能力反而更强,未来内地企业对体育产业的收购目标,肯定朝体育营销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