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1

数百华人返乡南海遇难真相披露

2016-01-11
来源:广州日报

 

  华施和他的着作。

  美国历史学家、作家华施着书披露142年前一场海难电影《泰坦尼克号》使发生在1912年的那次大海难重回人们的视野,海难的悲惨令人扼腕,但那场海难似乎距离中国人还有些远;然而,140多年前发生在南海上的一场海难,却就在我们身边:当时,船上近400名乘客遇难,他们中大部分为从美国归国的华人乘客,尤其是江门五邑籍华工。昨天,记者从江门台山籍旅美华人作家刘荒田处获悉,目前,一个由美国史学家和3位江门台山籍华裔人士组成的搜寻团队,正努力搜寻当年船上华工乘客和船员的史迹,并希望通过本报寻找当年的生还者后人和知情者,以向世人全面、深入地披露这次海难事件的真相。

  返乡途中“日本”号客船起火沉没

  那场海难发生在140多年前。刘荒田介绍,1874年11月,一艘曾被马克·吐温称为“完美的船舶宫殿”的美国太平洋邮轮公司属下“日本”号客轮从旧金山出发,航行26天后在横滨港停泊添加煤,当年12月10日驶往香港。

  据史料记载,当时,船上共载557人,包括船员128人,乘客429人;然而,当年12月17日深夜,当“日本”号行驶至距离香港只有数小时航程的南海海域时发生意外,因煤堆起火无法扑救,轮船沉没,这次海难,生还者仅151人,另有391名华人乘客失踪。

  这场海难沉寂一个多世纪几乎被人遗忘

  刘荒田介绍说,关于这场海难,沉寂了一个多世纪,几乎已经被人忘记。然而,在沉寂了一个多世纪之后,一位专门研究19世纪中国人移民美国历史的历史学家、作家华施(robertwalls)从浩如烟海的历史档案特别是海事资料中搜索史料,撰写了记叙翔实、描写生动的非虚构着作《发自南海底部的声音——从未披露的赴美中国移民最大灾难故事》,对这场海难进行了比较翔实的发掘。

  记者了解到,华施为前美国海军舰长,服役长达30年,2006年因缘巧合发现这段故事,经过多年调查研究,写下这本着作。

  在当年,前往美国谋生的华人中,有相当大比例来自广东省,尤其是广东省江门五邑地区,关于这次海难,江门是否有历史记载?昨天,记者就此采访了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华侨历史研究者,由于时间太久,加上受当年历史条件限制,江门并没有关于这次海难的研究和记述。

  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谭金花介绍说,当年华工往返美国和国内,都是坐船,受当时条件所限,类似这场海难的悲惨事件很多,“那时候,如果一旦发生海难,就差不多整船人遇难;”她说,“受历史条件所限,这样的海难,多数除了数字上的记载外,没有其他更多翔实的记录,所以,研究起来非常困难。” 谭金花也介绍说,相比国内,国外在这些事件特别是影响大的事件上的记载会多一些。

  华人乘客425人仅34人生还遇难者大部分来自江门虽然江门当地并没有关于这次海难的历史记载,但据华施调查发现,根据有关记录,当时“日本”号的乘客中,华人乘客就有425人,这其中,大部分是江门五邑籍的华工;而据现有的可靠史料记载,当时生还者中就包括4名可能来自江门的华人船员,分别是ngsing(姓吴),chawsing(姓赵或曹),leongsing(姓梁)和wongloi(姓王或黄或汪),他们是当时的江门四邑人氏,最大可能为当时的台山人或开平人;此外,还有34名华人乘客生还。

  为什么当年的海难中遇难者大部分来自江门?这要从当时华人出国谋生的背景说起:150年前,美国太平洋铁路的修筑,成为大批江门人走出国门,到异国他乡谋生、寻梦的契机;从那时起,一代一代的江门人背井离乡,远涉重洋,到美国、加拿大等地谋生、创业,历尽艰辛……五邑大学广东华侨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梅伟强告诉记者,江门人真正第一次大规模形成出国潮(主要是前往美国)始于1862年,美国金矿发现后,消息很快传遍世界各个角落;当时那个地区很多破产农民、手工业者被太平洋彼岸传来的“黄金”信息所刺激,梦想致富,纷纷加入淘金队伍,离乡背井到美国加州进入矿区开采金矿,属于淘金潮;而第二次出国潮则是筑路潮,“美国太平洋铁路修建需要大量的工人,修筑铁路的公司老板想到使用华人劳工;”他说,“当时,已经有很多江门籍华人劳工到美国淘金,一些华人有经营头脑,还在当地做了老板、包工头,像台山大江镇的李天沛,就是当时有名的一个包工头。”

  据史料记载,1865年2月,华工在众人怀疑的目光中走上了美国太平洋铁路建设工地;出乎美国人的意料,第一批华工的表现就让美国人惊喜;于是,尝到甜头的公司开始广招华工,甚至派人专门到广东雇工;1868年,中美《蒲安臣条约》又为美国在中国招募华工提供了法律依据,所以,华工比较稳定地保持在10000人左右,占工人总数的90%,他们大多来自江门地区。

  在美国开挖金矿、修筑铁路需要劳工时,为什么江门人能大批地出去?谭金花表示,这个情况就比较复杂,一方面是江门人一直有出国的传统,所以,他们知道信息比较及时;另一方面,也与江门当时本地的环境有关系,“虽然广州等地也有人知道美国需要劳工的消息,但是,那些地方经济相对发达,人们不愿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冒险,而江门当时经济落后,人们为要谋生,就愿意冒险出去搏一搏。”她说,“此外,当时太平天国运动后,在江门出现了土(土着人)客(客家人)之战,导致当地人也无法生存,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所以,江门人才会走出去。”

  海难还有很多谜团

  据参与搜寻团队的另一位台山籍美国华人、旧金山资深媒体人刘艺霖介绍,关于这场海难还有很多谜团需要解开,这也是华施等人为什么要组成团队寻找当年生还者后人的一个重要原因。

  刘艺霖介绍说,在海难发生的那个年代,到美国去谋生的华人无论是进入还是离开美国,他们的性命都托付给一位中国的资深商人——爱德华· 华索船长;而华施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在1874年发生海难的这艘当时全世界最大的木制客轮,就是由华索船长操控。在当时客轮失火下沉时,凶猛大火使船上的乘客无法接近救生艇,许多人被迫跳进大海,然后被腰间塞了黄金的钱带拖下海底,这些钱是他们在美国出卖劳力多年挣来的。而据华施调查,这艘沉船上还有可能高达40万银币的价值可观珠宝。

  这艘船为什么会煤堆起火?起火后船上发生了什么?是否真有那么多珠宝……这一切都还是谜。

  征集令:

  华施和搜索团队呼吁:

  如果你就是这些不幸者或者幸存者的后代,又或者你了解类似年代另外的沉船事故、乘客或船员,可以把知道的故事和信息告诉搜寻团队成员刘荒田

[责任编辑:陈明汉]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