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別人家的年終獎”是種什么體驗

2016-01-17
来源:深圳新聞網

  年關將近,每逢這一時期,社交圈常用語除了“你弄到票了嗎”,必定還有一句“你年終獎發了嗎”。一大波年終獎新聞在各地湧現:這邊有科技企業擺開10多台豪車,那邊有電子商務公司任員工選最新款手機或等值現金;奢華的獎馬爾代夫海島遊,實惠的送家電、家用健康裝備酷品;金融證券業在哀歎沒趕上好年頭,制造業從業人員估計大環境影響下沒裁員就不錯了……近日的一項媒體調查則顯示,過半的受訪者稱如果對年終獎不滿可能會跳槽,或動搖對單位的忠誠度。套用一句流行語,一切口惠而實不至的年終獎激勵都是耍流氓,而“別人家的年終獎”之所以總是令圍觀群眾心動,往往不是因為發獎者的財大氣粗,而在於體驗者感受到的價值認同。

  以年終獎贈員工東南亞海島遊為例,一般也不過三四千元,但這可比人均發四五千元年終獎的激勵機制實惠高效又體面得多,還能增強團隊和諧。而年輕員工,尤其是“80後”職場人士對於生活品質的追求可能比物質更敏感,對於集體出遊、鬥秀曬圖的年終獎式社交體驗可能比對工資卡上多了一筆等額現金更有獲得感。

  如果說年終獎的多少,代表的是行業興衰、組織機構的經濟實力強弱,那么年終獎的形式,則越來越鮮明地體現企業文化、影響員工體驗和組織傳播的內部傳播機制。比如,組織機構業績好而個人年終獎少,這種體驗可簡單“換算”為不尊重人才,或內部管理有問題;個人幹得好但年終獎平均,表面的均衡意味著另一種“苦樂不均”,可能折射出部門沒有明晰的發展前景,或領導不重視,以至於辛苦大不同,結果都一樣……而企業文化、價值認同從來不是靠口號和條款生成的,是靠員工體驗在現實中執行的。

  按照上述媒體調查數據,會因年終獎而跳槽的受訪者比例,外企、國企、民企、政府及企事業單位分別為26.4%、23.8%、20.6%和17.0%。可見,除了外企員工較為習慣“忍無可忍、無需再忍”,國企、民企、公務員等行業人士多選擇隱忍。年終獎固然難以直接引發離職潮,卻可以直接引發對行業前景、組織機構忠誠的動搖。

  你年終獎發了嗎?發了多少?發了什么?作為組織傳播中的重要激勵機制,特別是在年關前這一社交傳播的關鍵節點,年終獎也是一種體驗經濟,一定程度上決定未來一年的人才流向。

[责任编辑:董慧林]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